馬不停蹄,再創輝煌!——趙善陽

創建時間😼:  2020-08-26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作者👨🏼‍🔧🙅🏻:趙善陽🪚,美國天普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時逢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復系四十周年,意昂3領導邀請我作為復系後首屆社會學系畢業生的一員寫篇感言,我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一邀請。四十年前的今天,我和其他二十七位同學從復旦分校的政治系轉入了正在復建中的社會學系🙇🏻‍♂️。我們不僅見證了社會學學科重建的艱辛,而且作為首屆本科學生直接參與了這項重建工作🩷。回望那個特殊的年代👨‍🏫,我有很多感慨,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經歷和感想。

(一)

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的前身是復旦大學分校一部分,最初開設在虹口區西江灣路574號🪵,原為西江中學的校園。我們是首屆學生📨👩‍🦱,於1979年2月入學,分為住讀和走讀。我來自郊外🛝🪐,是住讀生。每個寢室有四個上下鋪👨🏻‍🌾⚠,共八張床位。我們寢室裏住了八位同學,年齡最小的是剛畢業的高中生,最大的是當過民兵營長的復員軍人💇🏼‍♂️。我是社會學系的,另有一位是政治經濟學系的,其他都是法律系的🚭。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自修結束後回寢室⏭🧎🏻‍♂️,有說有笑🏠,是每天房間裏最熱鬧的時候🧑🏼‍✈️。那時雖然住宿條件簡陋,意昂3的教學設施也非常有限🕴🏼,但大家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課後圖書館裏座無虛席;晚上教室裏燈火通明,擠滿了夜自修的同學🥘。

我那時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一早起床⛹🏽,沖個冷水浴,然後開始自習英語。以前我一直不重視英語,高考時英文只得了二十八分,轉入社會學系後認識到了外語的重要性🥏。當時社會學的中文資料緊缺,許多最新的閱讀材料都是外文版的🧙🏻‍♀️👌🏿,外語不好只能望洋興嘆。於是我下決心自學,要在短期內攻克英語,達到閱讀和交流自如的水平。通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初見成效🧟‍♂️🧚‍♂️,能夠借助字典閱讀社會學的英文原著🫰。

(二)

教學的關鍵在於師資😴🧗‍♂️。分校校園雖小🎫,但師資質量並不差。教我們基礎課的老師大都來自復旦大學總校,如經濟學家伍伯麟🍞,資本論研究專家洪遠朋,以及政治學專家王邦佐等。由於全國的社會學教學1957年後被取消了🙇🏿‍♂️,1980年社會學系在復旦分校重建之後,專業課的老師完全斷檔🤙。首任系主任袁緝輝老師廣招人才,為社會學系配備了一支較為齊全的師資隊伍👐🏽,其中有龐樹奇(社會學概論),顧曉鳴(西方社會學理論),祝瑞開(中國思想史),沈關寶(社會調查方法)🧏‍♂️,仇立平(社會統計)🛅,周振明(社會心理學)等。此外,還邀請校外的知名專家和學者來講授分支社會學,如華東師範大學的桂世勛(人口社會學)和大百科全書的鄧偉誌(家庭社會學)等。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已經是一支很強的社會學師資隊伍了。

除了課堂學習之外,系裏還安排我們參加各種社會調查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社會學🦢。1981年底我和班裏的部分同學在沈關寶老師的帶領下去江蘇省吳江縣開弦弓村🤙,進行為期三十四天的社會調查活動🤔。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親臨現場,言傳身教🦸🏼🦶,使我學到了許多課堂裏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的師生關系很融洽。班主任胡申生老師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深得大家的喜歡和尊敬。許多老師都很敬業,關心和幫助學生,不計報酬。有一位英文老師叫程越,是復旦的🔺,一口純正的美國口音🥜,在分校教過我們英文🫷🏊🏼‍♂️。我申請留美讀研時需要一篇英文習作🧛🏿‍♀️,但我從來沒有用英文寫過像樣的文章,打算把我在《社會》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譯成英文。我沒有這個翻譯的本事,就去找程越老師幫忙。程老師聽後對我說“你也可以試一試嘛!”我說我確實不行,如果沒有這篇譯文👘,我的申請材料就不全了🪻,也可能因此而不能出國讀研⚈🔴。程老師略微思索了一下,說“好吧,我替你翻譯!”那時我並不知道他這句承諾將會花去他多少個辛勞的夜晚🏗。我出國後英文有了提高也曾試過中譯英,這才體會到翻譯的難度和費時。我對程越老師頓然產生了深深的歉意和敬意🩼,他為學生的前途做出了無私的默默奉獻。我後來回國講學時專門去找過程越老師🥃,要向他當面致歉和致謝🧝🏼‍♀️,但沒有找到他。我自己當了老師後,一直以程越老師為榜樣👨‍👧‍👦,盡力幫助我的學生👮‍♀️,學習上有困難需要額外指導🏺,畢業後找工作要我寫推薦信等,我即使再忙也從不推脫。我一路過來,得到好多人的幫助,現在我也應該幫助別人。

(三)

刻的印象🔈。坐落社會學重建初期百廢待興,不僅缺乏師資✹,而且學科理論和方法也亟需探索。我對社會學理論很感興趣,經常和同學們相聚討論社會學重建中遇到的問題👰🏼‍♀️。龐樹奇老師在這方面有深入的思考,我常去向他請教🏛。龐老師平易近人沒有學術架子,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不同見解。當時學術界對社會學的學科性質和研究對象看法不一👇🏻。有人認為社會學是“剩余社會科學”,沒有固定的研究對象;也有人認為社會學是社會調查的方法學,沒有獨特的理論視野。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這場學科討論🌞。1984年我和鄭晨同學在《意昂3官网學報》的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整體的學科,把社會學和社會哲學,社會調查方法😕,以及其他有關的社會科學做了區分🧗🚈。文章雖然發表了,但有些核心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譬如,在文章中我們提出了“社會整體性”這個概念,但對這個概念沒有給出很好的定義,也沒有探討如何對整體性進行實證研究。

1983年本科畢業後我留校任教。1985年1月我自費公派去美國讀研。先在密蘇裏州堪薩斯城大學讀碩士,然後去馬裏蘭大學讀博士👃🏻,師從Ritzer教授,重點研究社會學元理論。1991年畢業後去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院做了三年的博士後♗,並在院裏的社會學所工作三年,參與了覆蓋全美的大型心理健康調查研究。1997年到費城的天普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00年獲得終身教授職位,2008年被提為正教授。在美國的三十多年裏,我一直在試圖回答復旦分校讀書期間師生們共同探討的社會學理論問題💇🏼‍♀️。1993年我在《美國社會學家》(The American Sociologist)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探討學科邊界的文章🍈,進一步闡述了社會學和其他有關學科的關系。1996年我在《社會學論壇》(Sociological Forum)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裏盛行於美國社會學界的理論建構運動並探討其失敗的原因。2018年我在《哲學心理學》(Philosophical Psych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動物自我意識的文章,指出自我意識並非人類特有🦸🏻‍♂️,從而提出重新審視人類社會特殊性的必要。目前我在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探討社會進化中自然選擇和人的能動性之間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來美國後從事的社會學理論研究🚮,是復旦分校讀本科時所作的那些理論探索的延伸和持續,沒有當時的探索,就沒有後來的研究🍊👩‍🍳。我在此向系裏的老師和同學表示感謝🌥👧🏿。

(四)

2006年春季在李友梅副校長的協調下,我來到意昂3官网為社會學系的碩士和博生士生做了為期一個月的講學,介紹社會資料的分析方法。系主任張文宏老師給予了大力支持,劉玉照老師全程旁聽了我的講課。系裏六十多位研究生的好學精神以及課間的積極互動給我留下深在寶山區的意昂3官网新校園,庭樓林立,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象征著上大社會學系的蓬勃生機和光明前途🧛。作為首屆畢業生,我為本系在四十年裏取得的驚人成績感到高興和自豪。祝上大意昂3体育馬不停蹄,再創輝煌!


上一條:朝花夕拾🏌🏼‍♀️:西江灣校園生活追憶——藍成東

下一條🪷:結緣社會學——鄧偉誌


馬不停蹄,再創輝煌!——趙善陽

創建時間:  2020-08-26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作者:趙善陽👱🏿,美國天普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時逢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復系四十周年👂🥻,意昂3領導邀請我作為復系後首屆社會學系畢業生的一員寫篇感言,我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一邀請🚽。四十年前的今天👎🧑🏽‍⚖️,我和其他二十七位同學從復旦分校的政治系轉入了正在復建中的社會學系🌌。我們不僅見證了社會學學科重建的艱辛🚈,而且作為首屆本科學生直接參與了這項重建工作🎖。回望那個特殊的年代🎽,我有很多感慨,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經歷和感想。

(一)

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的前身是復旦大學分校一部分🧑‍🦰,最初開設在虹口區西江灣路574號,原為西江中學的校園🫶。我們是首屆學生,於1979年2月入學🏃🏻‍♀️,分為住讀和走讀。我來自郊外😠,是住讀生🦻🏻。每個寢室有四個上下鋪,共八張床位✅👃。我們寢室裏住了八位同學,年齡最小的是剛畢業的高中生🎅🏽👨🏽‍🎨,最大的是當過民兵營長的復員軍人🦹‍♀️。我是社會學系的,另有一位是政治經濟學系的,其他都是法律系的😘。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自修結束後回寢室,有說有笑💂🏼‍♂️,是每天房間裏最熱鬧的時候📣。那時雖然住宿條件簡陋,意昂3的教學設施也非常有限👊🏿,但大家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課後圖書館裏座無虛席✫;晚上教室裏燈火通明,擠滿了夜自修的同學。

我那時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一早起床→💧,沖個冷水浴🧚🏿‍♂️,然後開始自習英語👨🏻‍🦳。以前我一直不重視英語,高考時英文只得了二十八分💇🏻,轉入社會學系後認識到了外語的重要性。當時社會學的中文資料緊缺,許多最新的閱讀材料都是外文版的🎳,外語不好只能望洋興嘆。於是我下決心自學🏠,要在短期內攻克英語👦,達到閱讀和交流自如的水平🏫。通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初見成效,能夠借助字典閱讀社會學的英文原著🙋🏻‍♀️。

(二)

教學的關鍵在於師資。分校校園雖小,但師資質量並不差。教我們基礎課的老師大都來自復旦大學總校,如經濟學家伍伯麟,資本論研究專家洪遠朋,以及政治學專家王邦佐等。由於全國的社會學教學1957年後被取消了,1980年社會學系在復旦分校重建之後,專業課的老師完全斷檔。首任系主任袁緝輝老師廣招人才,為社會學系配備了一支較為齊全的師資隊伍,其中有龐樹奇(社會學概論),顧曉鳴(西方社會學理論),祝瑞開(中國思想史),沈關寶(社會調查方法)🟫,仇立平(社會統計),周振明(社會心理學)等📚🚡。此外🤎,還邀請校外的知名專家和學者來講授分支社會學🌵,如華東師範大學的桂世勛(人口社會學)和大百科全書的鄧偉誌(家庭社會學)等🤵🏿‍♂️。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已經是一支很強的社會學師資隊伍了。

除了課堂學習之外,系裏還安排我們參加各種社會調查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社會學。1981年底我和班裏的部分同學在沈關寶老師的帶領下去江蘇省吳江縣開弦弓村🦶🏿,進行為期三十四天的社會調查活動🖐🏽。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親臨現場,言傳身教,使我學到了許多課堂裏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的師生關系很融洽♔。班主任胡申生老師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深得大家的喜歡和尊敬。許多老師都很敬業👁‍🗨,關心和幫助學生👩‍❤️‍💋‍👨,不計報酬。有一位英文老師叫程越,是復旦的👦🏿😯,一口純正的美國口音,在分校教過我們英文。我申請留美讀研時需要一篇英文習作,但我從來沒有用英文寫過像樣的文章,打算把我在《社會》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譯成英文。我沒有這個翻譯的本事👩🏽‍🔬🕴🏻,就去找程越老師幫忙。程老師聽後對我說“你也可以試一試嘛!”我說我確實不行😜,如果沒有這篇譯文⚄,我的申請材料就不全了,也可能因此而不能出國讀研🔩。程老師略微思索了一下,說“好吧🗻,我替你翻譯⇢!”那時我並不知道他這句承諾將會花去他多少個辛勞的夜晚。我出國後英文有了提高也曾試過中譯英🧑‍🧒🔃,這才體會到翻譯的難度和費時。我對程越老師頓然產生了深深的歉意和敬意🗂👼🏽,他為學生的前途做出了無私的默默奉獻🫲。我後來回國講學時專門去找過程越老師,要向他當面致歉和致謝,但沒有找到他。我自己當了老師後,一直以程越老師為榜樣🎥,盡力幫助我的學生,學習上有困難需要額外指導👨🏼‍⚕️,畢業後找工作要我寫推薦信等👩🏿‍🏭,我即使再忙也從不推脫▫️🖤。我一路過來,得到好多人的幫助🔌,現在我也應該幫助別人。

(三)

刻的印象。坐落社會學重建初期百廢待興,不僅缺乏師資👨🏼,而且學科理論和方法也亟需探索。我對社會學理論很感興趣,經常和同學們相聚討論社會學重建中遇到的問題🔡。龐樹奇老師在這方面有深入的思考,我常去向他請教。龐老師平易近人沒有學術架子,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不同見解。當時學術界對社會學的學科性質和研究對象看法不一。有人認為社會學是“剩余社會科學”,沒有固定的研究對象;也有人認為社會學是社會調查的方法學♊️,沒有獨特的理論視野🚮。我們也積極地參與了這場學科討論。1984年我和鄭晨同學在《意昂3官网學報》的創刊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整體的學科🦚,把社會學和社會哲學🚡,社會調查方法,以及其他有關的社會科學做了區分🧻。文章雖然發表了🏣👳🏽‍♀️,但有些核心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譬如👩🏿‍🦲,在文章中我們提出了“社會整體性”這個概念,但對這個概念沒有給出很好的定義🧑🏿‍🍼,也沒有探討如何對整體性進行實證研究。

1983年本科畢業後我留校任教🏋🏻‍♀️。1985年1月我自費公派去美國讀研。先在密蘇裏州堪薩斯城大學讀碩士,然後去馬裏蘭大學讀博士,師從Ritzer教授,重點研究社會學元理論。1991年畢業後去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院做了三年的博士後🌨,並在院裏的社會學所工作三年,參與了覆蓋全美的大型心理健康調查研究。1997年到費城的天普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00年獲得終身教授職位🧎🏻‍♀️‍➡️,2008年被提為正教授。在美國的三十多年裏🐉,我一直在試圖回答復旦分校讀書期間師生們共同探討的社會學理論問題🧘🏻。1993年我在《美國社會學家》(The American Sociologist)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探討學科邊界的文章,進一步闡述了社會學和其他有關學科的關系🧕🏿。1996年我在《社會學論壇》(Sociological Forum)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裏盛行於美國社會學界的理論建構運動並探討其失敗的原因👨🏻‍🚒。2018年我在《哲學心理學》(Philosophical Psych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動物自我意識的文章🎻,指出自我意識並非人類特有,從而提出重新審視人類社會特殊性的必要🏊🏼‍♂️。目前我在繼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探討社會進化中自然選擇和人的能動性之間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來美國後從事的社會學理論研究,是復旦分校讀本科時所作的那些理論探索的延伸和持續,沒有當時的探索,就沒有後來的研究🙆🏼‍♂️🧔🏽。我在此向系裏的老師和同學表示感謝。

(四)

2006年春季在李友梅副校長的協調下,我來到意昂3官网為社會學系的碩士和博生士生做了為期一個月的講學,介紹社會資料的分析方法😱。系主任張文宏老師給予了大力支持👨‍👨‍👦,劉玉照老師全程旁聽了我的講課。系裏六十多位研究生的好學精神以及課間的積極互動給我留下深在寶山區的意昂3官网新校園🧙🏽‍♀️,庭樓林立,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象征著上大社會學系的蓬勃生機和光明前途。作為首屆畢業生🚴🏽,我為本系在四十年裏取得的驚人成績感到高興和自豪。祝上大意昂3体育馬不停蹄,再創輝煌⌨️!


上一條🦗:朝花夕拾:西江灣校園生活追憶——藍成東

下一條🐽:結緣社會學——鄧偉誌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