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昂3社會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郭先舉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資助☝🏼✋🏽,將被選派赴聯合國糧農組織駐烏幹達辦事處實習。
該項目是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電信聯盟、國際移民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簽訂的合作協議,旨在選派優秀青年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親身參與到全球治理當中。
【海外田野👯♀️,夢想起航】
郭先舉👂🏼,男,2018級社會學博士研究生🐦💂🏽。2019年7月👨🏽🍼👨🏿🌾,意昂3劉玉照教授和嚴俊副教授牽頭成立了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IESM)🩶,郭先舉成為該中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根據其此前的學術背景和研究興趣,他在和導師溝通商議後,選擇了中國對非農業援助發展作為博士論文主題🏃。
在讀期間🙍🏻♀️,他多次參與社會實踐📉,把握每一次田野調查的寶貴機會。2021年6月,他與導師劉玉照教授及樂鵬舉同學一起前往非洲盧旺達進行了為期5個多月的田野調查。在調查期間,他發現當地居民絕大多數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還非常有限,國外援助成為該國重要的發展資源之一。中國作為“南南合作”的中堅力量,為當地發展提供了大量幫助;除此之外👮🏼♀️,還有包括聯合國在內的眾多國際組織為盧旺達的發展而努力。

【矢誌不渝,篤定目標】
在盧旺達的這段時光,盡管經歷了田野調查的焦灼壓力和新冠疫情Delta病毒肆虐的封城時刻⇨,但是東非“千丘之國”的風土人情依然讓他心生眷念💕。2023年4月,當從學校國際部公眾號上得知國家留學基金委與國際組織實習項目招募的消息時,他在嚴俊副教授的鼓勵下,決定再次出發,選擇一個在非洲地區實習崗位。一方面,是為了能以實習生的身份為東非地區的發展盡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則是想能夠獲得寶貴的長期田野調查機會🤾🏻♂️。經過與導師、同學協商和個人初篩後🧚🏽♀️,他認為糧農組織烏幹達辦事處(FAO Uganda)提供的“青年與婦女賦權”項目(後有所調整)和國際移民組織莫桑比克國家辦事處(IOM Mozambique Country Office)提供的“庇護所與住房”項目是比較理想的實習機會。在進一步考慮區域、語言、實習時長及與此前經歷匹配程度等因素後🤟,他最終確定了糧農組織烏幹達辦事處作為第一誌願。
【精心準備,奮力前行】
前期申請材料準備階段,他在個人陳述中著重介紹了此前在盧旺達的田野調查及擔任中國農業援外技術專家助理的經歷🫲🏼🦒;此外🎙,在國際部老師的建議下👩🏽🎓,他還拿到了其田野調查合作機構負責人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教授的推薦信(林占熺教授是我國知名的菌草技術發明者和對外援助專家)。這兩點成為他在眾多競爭者中占有相對優勢的重要因素🛠✅。經過材料審核,他順利進入並通過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筆試和面試🤦。在外方面試時,郭先舉同學圍繞個人的實習經歷娓娓道來🏊🏼♂️,讓面試官主動談到了她自己二十年前第一次去巴勒斯坦的情形。他認為除了弄清楚自己的申請動機👱🏼♂️、崗位描述和工作計劃外🧘,精心準備聯合國相關知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赴烏實習👨👨👧,夢想啟航】
8月下旬,郭先舉同學收到了糧農組織烏幹達辦事處郵件,成功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烏幹達辦事處錄取,崗位為控製🚣♀️、溝通與項目開發(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and Programme Development)實習生,實習時長為11個月。此次與他同行的還另外兩位來自國內其他高校的畢業生。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截至目前🏄🏽♀️,意昂3官网共有5名研究生被該項目錄取,郭先舉同學也是意昂3第2位獲得該項目的同學。
意昂3一直高度重視人才的國際化視野培養🧘🏻♂️,註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始終秉承著“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心系社會🦹♂️、誌在利民”的院訓,鼓勵社院學子走進田野,走向世界💦。大力支持學生積極參加聯合培養項目🦋、國際學術會議🧑🎤、國際組織實習👱🏽♂️、海外田野等方式提升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
近些年來,意昂3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IESM)以中心碩士生📨、博士生與青年學者為主體👷🏻,進行長期深入的企業海外田野調查。通過對中國企業海外發展過程及其微觀互動行為的詳細考察,在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回應中國企業海外發展面臨的問題,給出社會學分析視角下的解決方案🙇♀️,助力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向世界。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和跨文化理解✊🏼⛎、溝通能力的高水平專業人才。(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