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學術通訊👼🏿🏇🏽:馬戎教授之民族社會學系列講座

    創建時間:  2010-01-24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2010年1月11日-15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馬戎教授蒞臨意昂3官网,在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B417會議室分別作了題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症結與出路”、“中國社會的另一類二元結構”以及“中國城市中的民族問題”的三場講座。馬戎教授的民族社會學系列講座也作為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慶祝恢復建系30周年系列學術報告的其中三期。

    在題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症結與出路”一講中🥷🏿,馬戎教授由拉薩“3.14事件”、烏魯木齊“7.5事件”等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切入,提出中國的民族問題與“西藏獨立”🤼、“新疆獨立”等分裂活動密切聯系💁🏻,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外交關系。中國的民族問題成已經為政府和全體國民密切關註的重大問題🛴,關聯到了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利益。馬戎教授追本溯源,分別就“民族”概念的起源與內涵🍪、什麽是現代意義的“民族”、構建“民族”的目的等方面,與史密斯、凱杜裏、蓋爾納、安德森等大師進行了對話🕺🏽。馬戎教授接著對東西歐和美國的“民族國家模式”與印度、沙俄和中國的“族群民族模式”進行了比較👬🏼👨🏻‍🍳。他指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症結🧜🏿,在於1949年建國後承襲斯大林民族理論和蘇聯民族政策🦧,使中國未能完成民族國家的構建,客觀上把中國建成了一個“多民族聯合體”🐌。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出路🪥,馬戎教授認為關鍵在於全體國民對“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也在於全體國民對國家憲法和國民公民權的共同認同。

    馬戎教授在其第二場講座“中國社會的另一類二元結構”中提出👨🏼‍🔧,除城鄉二元結構外,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二元區隔正成為中國社會的另一事實🖖🏼。他認為自50年代民族識別後👧🏽,“民族”概念出現了一個雙層結構📳:上層是中華民族,下層是56個民族。但在日常實踐中,少數民族往往被視為一個集合體並被簡稱為民族,而漢族則成為社會中與之並立和相對應的另一個群體。馬戎教授認為🐉,民族概念的混淆源於製度化的區隔,如研究學科區隔😹、學校民族區隔、媒體和文化娛樂區隔等。當前中國面臨著各種重大問題,如經濟轉型、政治民主🎅🏻、外交攻防、官員腐敗、環境生態、民生問題等等🧑🏿‍🏭,但是最大社會問題是民族關系問題,中國今後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國家分裂🧑🏽‍🔬。因此馬戎教授指出,研究中國主體社會的各界學者們必須關註少數民族地區🚶🏻‍♂️‍➡️,關註各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和國家認同程度的變化,關註建國60年來我國民族理論和政策實踐的反思與改進👋🏻。研究中國少數民族的學者們也需要把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放到中華民族整體發展的大框架裏來思考。

    馬戎教授的第三場講座題為“關於當前中國城市民族關系問題的幾點思考”。他提出研究21世紀中國城市民族關系、分析城市民族問題時🧖,需要從宏觀的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出發🍿🧑🏿‍⚕️,努力對中國民族關系的基本格局、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改革開放30年來的深刻變革加深了人口跨地域流動和族際交往,各族人口的跨地域遷移並不簡單地只是勞動力的遷移與就業問題,還會影響到中國傳統的族群地域聚居模式在未來的發展方向。馬戎教授認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新特點包括😩:“民族”理論教育導致民族隔閡加深、少數民族人口增長造成就業和收入的巨大壓力、雙語製教學導致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困難、對少數民族的司法優惠政策激發漢族的民族主義等。因此他特別強調🤦🏼‍♂️,中國社會的研究者🧝,一方面要對我國的民族理論從根本上進行反思🔁,另一方面應及時對各地的民族關系現狀和最新動態進行及時的調查研究,並提出可行的對策性建議🖐🏿。

    馬戎教授對於中國民族問題現狀的清醒認識和獨到見解貫穿於他的整個三場演講之中,引發了在場師生的認真思索和熱烈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分別就民族和中國研究的諸多新問題和新現象發表了見解並提出了疑問🦹🏼‍♂️。馬戎教授也對各問題進行了耐性而有建設性的解答。社會學系仇立平教授、張江華教授和巫達教授分別對前後三場演講進行了總結並給予高度評價。(E-研究院)


    上一條👩‍🚀:懷俄明大學人類學哈金教授作學術演講

    下一條:學術通訊:劉世定教授之經濟社會學系列講座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學術通訊:馬戎教授之民族社會學系列講座

    創建時間:  2010-01-24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2010年1月11日-15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馬戎教授蒞臨意昂3官网,在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B417會議室分別作了題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症結與出路”、“中國社會的另一類二元結構”以及“中國城市中的民族問題”的三場講座。馬戎教授的民族社會學系列講座也作為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慶祝恢復建系30周年系列學術報告的其中三期。

    在題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症結與出路”一講中,馬戎教授由拉薩“3.14事件”⛏、烏魯木齊“7.5事件”等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切入👨🏻‍✈️😜,提出中國的民族問題與“西藏獨立”🖐🏼、“新疆獨立”等分裂活動密切聯系👹,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外交關系。中國的民族問題成已經為政府和全體國民密切關註的重大問題,關聯到了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利益🤩。馬戎教授追本溯源,分別就“民族”概念的起源與內涵◀️、什麽是現代意義的“民族”、構建“民族”的目的等方面,與史密斯、凱杜裏、蓋爾納、安德森等大師進行了對話。馬戎教授接著對東西歐和美國的“民族國家模式”與印度、沙俄和中國的“族群民族模式”進行了比較。他指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症結,在於1949年建國後承襲斯大林民族理論和蘇聯民族政策,使中國未能完成民族國家的構建,客觀上把中國建成了一個“多民族聯合體”。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出路,馬戎教授認為關鍵在於全體國民對“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也在於全體國民對國家憲法和國民公民權的共同認同🛎。

    馬戎教授在其第二場講座“中國社會的另一類二元結構”中提出,除城鄉二元結構外✖️,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二元區隔正成為中國社會的另一事實。他認為自50年代民族識別後🍕,“民族”概念出現了一個雙層結構:上層是中華民族🪖,下層是56個民族𓀚。但在日常實踐中⛱,少數民族往往被視為一個集合體並被簡稱為民族🧑🏿‍🎓,而漢族則成為社會中與之並立和相對應的另一個群體。馬戎教授認為,民族概念的混淆源於製度化的區隔♣️,如研究學科區隔、學校民族區隔、媒體和文化娛樂區隔等。當前中國面臨著各種重大問題,如經濟轉型🚣🏽、政治民主、外交攻防、官員腐敗、環境生態、民生問題等等,但是最大社會問題是民族關系問題,中國今後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國家分裂🫵🏼🥚。因此馬戎教授指出,研究中國主體社會的各界學者們必須關註少數民族地區👮🏼,關註各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和國家認同程度的變化,關註建國60年來我國民族理論和政策實踐的反思與改進。研究中國少數民族的學者們也需要把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放到中華民族整體發展的大框架裏來思考。

    馬戎教授的第三場講座題為“關於當前中國城市民族關系問題的幾點思考”🥀。他提出研究21世紀中國城市民族關系👸🏿、分析城市民族問題時,需要從宏觀的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出發🪺,努力對中國民族關系的基本格局🕺🏻、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改革開放30年來的深刻變革加深了人口跨地域流動和族際交往,各族人口的跨地域遷移並不簡單地只是勞動力的遷移與就業問題,還會影響到中國傳統的族群地域聚居模式在未來的發展方向。馬戎教授認為🧎🏻‍➡️,當前中國民族問題的新特點包括:“民族”理論教育導致民族隔閡加深、少數民族人口增長造成就業和收入的巨大壓力、雙語製教學導致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困難🧑🏻‍🎄、對少數民族的司法優惠政策激發漢族的民族主義等🦶🏽。因此他特別強調,中國社會的研究者,一方面要對我國的民族理論從根本上進行反思,另一方面應及時對各地的民族關系現狀和最新動態進行及時的調查研究,並提出可行的對策性建議。

    馬戎教授對於中國民族問題現狀的清醒認識和獨到見解貫穿於他的整個三場演講之中🚅,引發了在場師生的認真思索和熱烈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分別就民族和中國研究的諸多新問題和新現象發表了見解並提出了疑問🍢。馬戎教授也對各問題進行了耐性而有建設性的解答。社會學系仇立平教授、張江華教授和巫達教授分別對前後三場演講進行了總結並給予高度評價。(E-研究院)


    上一條:懷俄明大學人類學哈金教授作學術演講

    下一條:學術通訊:劉世定教授之經濟社會學系列講座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