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15日,著名經濟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劉世定教授在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B417)作了五場精彩的經濟社會學系列講座,分別題為:《危機傳導的社會機製》✏️㊗️、《退‘公’進‘私’:政府滲透商會的分析》、《幹部遴選:任期製與經濟運行》、《良規劣行:對雙重稅製的一個分析》🧬、《荀子有關兼人得地的論述與國家規模理論》。劉世定教授的該系列講座也作為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慶祝恢復建系30周年系列學術報告的其中四期👂🏼。
此次系列講座中,劉世定教授分別就“經濟危機的社會學闡釋”、“鄉鎮集體企業產權改革下的地方政府行為”、“經濟社會學的製度分析”以及“國家規模擴展理論”等熱點或經典問題進行了討論🥕,為我們從研究方法的層面生動地展現了經濟社會中“機製分析”🌳、“製度分析”🧏🏿♀️、“理論邏輯分析”等研究範式的特點。
首先,在《危機傳導的社會機製》講座中,劉世定教授指出,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註🕙🪜,社會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社會科學能夠對此做出有意義的解釋。他認為,社會學“工具箱”中關於“自我實現的預言”🧝🏼♀️、“群體規模信號與重要主體信號”🙎🏿♀️、“非預期後果”的概念,為解釋經濟危機的傳導提供了有效的解釋工具。同時🈵🚴🏽♀️,他提醒人們,在應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要註意公共政策中可能引發社會危機的四個重要問題,即“公共工程投資”、“保障性安居工程”、“分利集團尋租”👊🏿、“防範經濟危機中忽視結構分析與總量分析”等有可能產生的非預期後果。
其次,在《退‘公’進‘私’:政府滲透商會的分析》中,劉世定教授通過對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鄉鎮集體企業產權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特別是鄉鎮政府對企業商會的積極滲透現象的考察和分析,具體地呈現了產權製度變遷下地方政府參與經濟事務的行動機製與行動邏輯。他指出💷,地方政府對商會的積極滲透除了推動經濟發展的動機外,還有保持地方政治和社會穩定的需要。這種經濟與政治的二元目標形塑了政府特定的行動邏輯。據此,劉世定教授回應了傳統的產權經濟學中關於產權界定的討論。他認為🏊🏿♂️🆘,法律的界定僅僅是產權的社會認可和社會界定的一種力量、一種機製,還有其他的政治、社會力量在發揮作用😔🙆🏿♂️。
第三📋,在《幹部遴選:任期製與經濟運行》🤴🏿、《良規劣行:對雙重稅製的一個分析》的講座中,劉世定教授主要展現了經濟社會學製度分析的方法。關於幹部遴選-任期製👩🏭,劉世定教授認為,這種緣起於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政治體製改革領域的重要製度變遷🕵️,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特別是地方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這種獨特的製度形態及其可提供的約束與激勵條件下,圍繞著地方經濟發展,在政府官員、企業等主要的行動主體之間會形成獨特的關系模式,他們各自的行動邏輯、行為決策都會受到這種製度結構的根本性影響🌞,並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社會後果🍧。而關於“雙重稅製”🐝,劉世定教授則強調指出,製定一個完美而實施度低的製度,其運行不僅要伴隨次生的製度和由此產生的特殊激勵,而且可能導致非製度的自由懲罰🧑🏼。“雙重稅製”的實施使得地方政府👨💼、稅收征管部門、企業的行為都偏離了製度的初衷,形成了所謂的“‘好’製度悖論”。
此外🧑🤝🧑,劉世定教授還從荀子有關“得地兼人”的觀點出發🦸🏼♀️,討論了關於國家規模擴展的理論,並形成了與傳統經濟學中關於國家規模的邊際分析理論的對話。
社會學系張敦福教授👨🏻🎤、劉玉照教授、肖瑛教授和張海東教授分別對前後五場講座進行了總結並給予高度評價🏊🏻♂️。劉世定教授的講座體現了高度的現實關懷、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銳的問題意識,增長了師生們的經濟社會學知識🧕🏻,以及對從事經濟社會學研究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