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至7日,中國社會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文化社會學論壇於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行,主題為“新時代社會學的文化轉向”⏰。社會學2021級本科生沈心玉和團隊成員張蓓、劉煊琦💂🏼♀️🤸🏻♂️、孫晨蔚等同學參加中國社會學會2024年學術會議年會“文化人類學”分論壇並作論文發言↗️🧗🏿♀️,發言題目為《國內泛 ACGN 粉絲文化生產模式的轉型:從禮物交換到道德市場》。

本篇研究依據田野調查和訪談,指出在中國特殊社會背景下,社區成員依據外部環境和活動性質,對文化生產模式進行調整,使文化傳統得以存續🚵🏼♂️。該研究提出粉絲道德市場框架,為國內青年亞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路徑。文化社會學論壇又復旦大學教授胡安寧進行開場介紹,對參會的師生表示熱烈歡迎,並邀請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雲南大學特聘教授謝壽光致辭。論文分享結束後,復旦大學青年副研究員杜世超、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余家慶對這篇文章進行了評議並指出🧥,文中研討的中心首先是這種社群公約是形成如何🦚👨🏻🎨;第二,這種道德的個人自律是怎麽去起效去約束在這種委托過程中所產生的這種不對稱的風險☺️。那麽針對這兩個問題👨🏽🚀,在文本的分析框架中,用了很多關於消費者🐫、生產者、委托生產等關於市場層面的角度,但是在消費層面看這些道德是怎麽形成的🧑🏼,整個小圈子裏面去發揮這種作用去規範參與者的委托行為行為,需要進一步強化經驗側面的探究。此外🦢,還可以多閱讀一些經濟社會學的文獻去對話和分析。文化社會學論壇由中國社會學會文化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復旦大學社會學系🫄🏻、雲南大學國家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學術月刊》編輯部聯合主辦。在征稿階段,論壇收到海內外數十所高校與科研機構的投稿文章逾百篇。經過嚴格挑選,文化社會學論壇共邀請38篇論文的作者進行現場匯報💎,並針對各位參會者的發言進行了精彩的點評。經過一天半豐富的議程和六個不同單元主題的熱烈研討🍴,中國社會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文化社會學”論壇在掌聲中圓滿結束。本屆文化社會學論壇既重視對文化社會學的理論挖掘與學理探討,也關註文化產業在現實社會中的落地發展。
此次論壇中🙍🏼,沈心玉等四位同學與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學校的老師們展開了充分交流與溝通🙁,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期待他們在社會學學習的道路上更加卓越。(沈心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