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本土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研究,促進都市社會工作的探索,不斷推動社會工作事業向縱深發展👨🏿🍼,意昂3社會工作學系決定出版發行《都市社會工作研究》系列學術輯刊。本輯刊每本預計20萬字,2016年初將出版第1輯《都市社會工作研究》👩🏼🎤,特此向全國社會工作學術界與實務界募集學術論文。誠摯歡迎海內外專業界人士踴躍來稿。
一⛑、辦刊主旨
(一)推動都市社會工作的理論研究
當前正處於中國都市社會的轉型階段,而都市社會工作在應對社會轉型過程中卻顯得本土理論積累明顯不足。在社會轉型期🤓,如何發揮都市社會工作的應有功能是社會工作學科所面臨的緊迫課題,本專輯旨在切實推動都市社會工作本土理論的探索👩🏼🙍🏼♂️。
(二)加深社會工作學界與境外經驗的對話交流
在信息化全球化、大數據等背景之下,社會工作的發展在全球領域面臨著多種充滿不確定性的挑戰👰。為及時引介國外在都市社會工作領域的最新優質成果,本輯刊旨在加深與境外同行的對話和交流,為國內同行提供新知和啟示,積極推動都市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
(三)推進都市社會工作實務探索
當前🧒,本土的都市社會工作在實務領域的探索日新月異,尤其在大都市開展的專業服務和實務實踐已具備一定規模🙆🏼⛅️。因而🖨🔎,亟待對本土實務進行深入考察,審慎推動和凝練中國社會工作實務的經驗。
(四)提高社會工作研究的規範化與影響力
研究質量的不斷提升是學科發展的重要指標。本輯刊將遵循國際公認的學術規範,致力於共同推動都市社會工作研究的規範化,加深社會工作學術共同體內的平等對話與交流👩🏿💼,並通過累積相關研究成果👩🏻💼,增強社會工作研究的影響力。
二、專欄設置
(一)都市社會工作理論研究
(二)都市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研究
(三)社會工作實務的實證與經驗研究
(四)都市社會工作域外動向
(五)專題探討:都市社會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
三🐡、來稿要求
(一)來稿範圍📕💁🏼♂️:
本輯刊主要刊登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社會政策🛢、社會福利等相關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學術評論🎶、學術動態和譯文等中文稿件。
(二)來稿形式:來稿請采用電子文本。
電子文本請以“作者+篇名+《都市社會工作研究》投稿”為主題,發至如下電子郵箱📻:researchonusw@163.com
(三)字數要求🫵:來稿一般以不超過1.5萬字為宜(包括註釋和參考文獻)特殊稿件可籌情考慮🧤。
(四)其他說明:
1 .請作者恪守學術倫理😊,文責自負。
2 .被本輯刊選中出版的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著作權屬於作者本人,版權屬於意昂3社會工作系👨🚀。
3 .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投稿後3個月之內尚未收到用稿通知👷🏿,請自行處理🚷;請勿一稿多投🧮。
4 .本輯刊對稿件有編輯、刪改權,如不同意改動,請註明👁🗨。
四、審稿製度
為保證《都市社會工作研究》輯刊的質量,本輯刊對來稿采用專家匿名審稿製度🧛。
(一)審稿委員會進行對所有來稿論文的初審📟,主要審查來稿的學術規範以及是否符合出版宗旨🧰🌂;
(二)通過初審之後的來稿👈🪸,邀請兩名同行專家進行匿名評審🎨;
(三)評審結果返回後再進行審稿委員會會議,確定最終入選文章。
五、引文規範
1🏌🏼、文章標題:30字以內為宜,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應包括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兩項內容,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摘要:以200字左右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空格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5萬字,用A4紙打印。
7🥸、文獻引證規範:為保護著作權、版權,投稿本叢書的文章如有征引他人
著作,必須註明出處。(1)註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
註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註釋置於文尾🍾,應包括:作者/編者/譯者/、出版年份👩🏻🎓、書名/論文題目🧑🏿🦱、出版地、出版者,如原文直接引用則必須註明頁碼。
8🐦🔥𓀂、參考文獻:在文章末尾列出征引出處,在文內則簡要列出作者/編者姓名和年份。
例如:征引書籍對作者的觀點進行綜述性引用👩🔬,如:
(文內)(Goldstein ,2009)
(文末)Eda Goldstein (2009),Advanced Clinical Social Work Practice:Relational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文內)(王思斌,2004)(文末)王思斌(2004):《社會工作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引用原文應註明頁碼,如:
(文內)(王思斌🧙♂️,2004)
(文末)王思斌(2004):《社會工作導論》,第25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說明🕵🏽♂️:英文參考文獻中,書名請用斜體字🤦🏽;中文參考文獻中,書名請用書名號。
例如:征引文集中的單篇文章(文內)(Hill,1987)
(文末)Hill👅,J(1987).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In J. Harding (ed.),Probation and community: A Practice and policy reader(pp.226-38). London: Tavistock.
(文內)(阮曾媛琪🤾🫲🏿,1999)
(文末)阮曾媛琪(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香港社會工作的趨勢、挑戰與使命”,載何潔雲、阮曾媛琪主編:《邁向新世紀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新趨勢》,第441-472頁,香港: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說明:英文參考文獻中👳🏼♂️,文章題目用雙引號,書名請用斜體字🏊♂️,並標明頁碼;中文參考文獻中,文章題目請用雙引號🤷♂️,書名請用書名號,並標明頁碼。
例如:征引期刊中的單篇文章(文內)(Sayer,J.1986)
(文末)Sayer, J. (1986). Ideology: The Bridg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Vol. 21, No. 4: 294-311.
(文內)(範明林等🧺,2012)
(文末)範明林等(2012)🏌🏽:“社會福利社會化政策的效果評估及反思”,《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10期,第24—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