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春

創建時間♜🚀:  2019-09-02  劉曉丹   瀏覽次數:   返回

黃曉春(Huang Xiaochun)就讀於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先後獲得本科(1998—2002)🚐👨🏽‍💻、碩士(2002—2005)♣︎🧶、博士學位(2005—2008),並於2008年7月留校任教。入選上海市晨光(2008)、曙光學者(2015)🛀🏼、上海社科新人(2018)💂🏽、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19)、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2021)🌀、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23)🚶🏻。於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TH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開展合作訪問研究👩🏽‍🦲。

長期聚焦當代中國基層治理轉型問題,尤其關註基層政府的行為機製與社會組織發展特征。近年來圍繞這些專題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等國內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Huang Xiaochun serves a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at Shanghai University and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His main area of research is on local governance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in urban China, focusing on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s. He received his BA, MA, and PhD in sociology from Shanghai University. He is selected as the Young Changjiang Scholar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cause of his academic contribution in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and urban governance in China. One of Huang's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s is a study of the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overnment.

聯系方式:hxiaochunworkgroup@126.com

一🤟🏿、主要學術發表

1、黃曉春🤘🏿:《黨建引領下的當代中國社會治理轉型》🙅🏽‍♂️,《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6期👩🏼‍🚒。以上海城市社會治理創新的歷史進程為例,揭示黨建引領的整體製度內涵,發現其蘊含了跨組織協調、為流動社會搭建治理網絡、推動治理共同體成長三個維度的製度要素🛌🏿。這些製度要素借助於黨建的政治引領、激勵驅動、網絡整合機製有效應對了治理轉型中諸多深層挑戰。立足於治理轉型的歷史進程,黨建引領對於推動服務型政府改革🧎‍♂️🧑‍🦳、引領中國社會公共性有序發展👨🏻‍🍳、實現治理網絡全覆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其中蘊含著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創新的新路徑👶🏻。

2、黃曉春🌍、周黎安👩🏿‍🏭:《政府治理機製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17年第11期。論文註意到近年來中國政府治理機製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間的微妙聯系,通過長期田野觀察揭示了“行政借道社會”的基層治理復雜現象🎅🏽,即:當基層行政部門面臨更多自上而下約束條件時,會通過發展“社會”組織的方式靈活解決體製內靈活性不足的問題。論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被《社會科學文摘》轉引。

3🩸、黃曉春:《當代中國社會組織的製度環境與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9期。論文從政策執行的角度勾勒了社會組織發展所面臨的“實踐製度環境”,並討論了社會領域較為獨特的“模糊發包”政策執行機製與後果🫳🏻。該文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6年),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第五屆“社會學優秀成果獎”☂️,入選上海市社聯年度十大推介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4𓀁👦🏿、李友梅、肖瑛、黃曉春🤢🍓:《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16期全文轉載)🤱🏻。論文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上海市哲社論文一等獎(2014年)

5、黃曉春、嵇欣:《非協同治理與策略性應對✢:中國社會組織自主性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社會學研究》2014年第6期🤤。首次提出不能以一種“整體圖式”來理解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微觀製度環境,深入觀察了“條”、“塊”、“黨群”部門在面對社會組織時所持的不同製度邏輯,並討論了這種碎片化製度環境對社會組織自主性發展所產生的復雜影響。

6🪨、黃曉春:《中國社會組織成長條件的再思考—— 一個總體性理論視角》,《社會學研究》2017年第1期👮🏽‍♂️。回到經典理論視角🧛🏼‍♀️,重新梳理了社會組織發展在中觀維度所依賴的製度條件,並對當前中國社會組織實際製度環境進行了考察4️⃣,從而回到一種總體性理論視域來分析今日中國社會力量成長面臨的深層問題。論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

7、黃曉春🍭、周黎安🐄:《結對競賽”: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的一種新機製》,《社會》2019年第5期😕。聚焦近年來在城市基層治理轉型前沿發生的製度性變革,即基層政府的職能重心從傳統的發展經濟轉向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領域👩‍🍼,使得上級政府對其治理績效難以清晰衡量,而更依賴於“印象政績”的評估與考核。在此條件下,基層治理場域出現了一種上級“條條”部門與下級“塊塊”“結對競賽”的新機製。“結對競賽”有助於條塊部門之間緊密合作,攜手實現治理創新,克服以前的條塊分割問題,以便向上級發送政績信號;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向激勵,導致過度創新和成功的創新經驗難以擴散到競爭性地區等問題。論文發表後迅速被多個知名公眾號轉載,在國內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

8、黃曉春🤏🏽:《技術治理的運作機製研究🤲🏿:以上海市L街道一門式電子政務中心為案例》💺,《社會》2010年第4期👩🏼‍🚀。深入觀察了新一代ICT信息技術在基層政府部門應用的復雜組織過程💠,以一種製度主義視角對新技術與中國政府既有製度結構間的互動機製展開觀察,揭示了政務領域技術應用背後的政治過程。論文同時收載於周雪光🛄、劉世定👨🏿‍🚀、折曉葉主編♒️:《國家建設與政府行為》專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9🧜🏿、黃曉春🤹🏽:《技術治理的運行機製研究🥥:關於中國城市治理信息化的製度分析》📷,意昂3官网出版社2018年。引入國內組織研究前沿領域的製度分析思路,分析了技術治理的條件、約束以及與既有政府運行模式之間的深層互動機理👨🏼‍🎓🏝。進而在更深層次討論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中技術治理的發展問題🙋🏻🧛🏻。

10、黃曉春👩🏻‍🦰:《當代中國治理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

11、黃曉春、嵇欣:《當代中國政府治理模式轉型的深層挑戰——一個組織學視角的分析》🏣,《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

12、黃曉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實踐邏輯與製度效應》🌠,《國家行政意昂3學報》2017年第4期。

13、黃曉春👸🏻:《當前城市基層政府改革的深層挑戰——基於機製分析的視角》👪🧘🏿‍♂️,《江蘇行政意昂3學報》2017年第3期。

14、黃曉春🙍🏼、嵇欣:《技術治理的極限及其超越》,《社會科學》2016年第11期。

15🖕、黃曉春🧏🏻、張東蘇🧑‍⚕️:《十字路口的中國社會組織:政策選擇與發展路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16、黃曉春🦸🏿‍♂️:《中觀層次:優化特大型城市的風險復合治理結構》,《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3期🤦‍♂️。

17、黃曉春🆙:《理解中國的信息革命——驅動社會轉型的結構性力量》🙅‍♀️🧀,《科學學研究》2010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8期全文轉載,獲上海市第九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二等獎)。

18、黃曉春:《‘金融海嘯’與中國社會政策的轉變”》,《社會》2009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二、主要科研項目

1、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研究”,課題負責人。

2🐣、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服務型政府改革的支持機製研究”(19BSH139),負責人🧑‍🏫👨🏽‍🚒。

3、上海市委辦公廳委托課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政策實踐評估研究”,負責人🎹。

4💤、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重點專項課題,“新時代上海社會治理創新研究”(2018-A-114-B)🤸🏼‍♂️,負責人。

5、2017年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委托課題👦🏼,“當前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情況研究”,負責人。

6、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轉型社會學理論範式創新研究”➖,子課題二“當代中國社會治理模式轉型與理論範式創新”,負責人。

7、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重點課題,“本市社會治理創新中街道體製改革跟蹤研究”(2016-A-045),負責人🐕。

8、2015年民政部部級課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社區建設研究(2015MZR009-02)”👋🏼,負責人👷🏻‍♀️。

9🔼、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課題,“街道職能轉型後社會組織參與遇到的新問題研究(2015-GR-31)”🚶🏻‍♀️‍➡️,負責人🚠。

10、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當前上海社會組織發展的製度環境及其優化路徑研究(14PJC049)”🧕🏼,負責人。

11、201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上海社會組織發展狀況調查(2013-D-18)”👮🏿,負責人👷🏼。

12、2012年上海市社科規劃辦系列課題🧛🏿‍♀️,“上海推進社會組織體製建設的整體思路與基本路徑(2012XAL021)”👩‍👩‍👧‍👧,負責人✋🏻。

13🧰🫕、2011年上海市哲社特別委托課題🎞,“從彌散到秩序:製度與生活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變遷(2011WSH001)”,負責人。

14🕕、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城市社區技術治理的運作機製研究(10CSH042)”,負責人。

三、咨政啟民工作

近年來,致力於運用學術研究的視角來推動高水平政策研究✋🏿♈️,為民政部、上海市委研究室、上海市委組織部、上海市民政局等實務和決策部門提供政策研究咨詢🙋🏿。在其努力下🩴🐍,意昂3官网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近年來始終位列《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社會建設領域專業影響力”榜單前10位;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網絡影響力評價報告》🤽🏻‍♂️,中心在68家國內典型智庫中排名第45位,其中,網絡資源指標R(Resources)第41位🤾‍♂️、智庫網絡傳播能力指標S(Spread)第40位,智庫網絡交流能力指標C(Communication)第49位。

其承擔的一些重點政策研究課題獲相關政策部門好評,多篇要報獲上海市委領導🕶、民政部領導批示。作為學術部門專家全程參加了2014年市委書記韓正同誌💆🏽、市委副書記應勇同誌、市委副秘書長劉衛國同誌召開的多次專家咨詢會,為上海市委一號課題的政策設計提供了資政建言。作為主要第三方評估專家🤞🏻,對上海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政策文件進行評估🥫🙆🏽‍♂️,主要研究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領導肯定。

部分報刊媒體發文情況簡要介紹如下🧔🏼🤏🏼:

1、黃曉春:《以黨建引領上海社會治理創新》👨🏿‍🦲,《文匯報》2019年6月2日😥🦶🏽。

2、黃曉春:《深刻認識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製度條件》,《中國民政》2018年第24期。

3✯、黃曉春💂🏿‍♂️:《從多維視角探尋國家治理的復雜邏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2月27日。

4、黃曉春等😐:《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中街道體製改革研究》🚱🧚🏻,《科學發展》2017年第12期🔭。

5、黃曉春:《黨建引領治理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0月19日。

6♦︎、黃曉春🤸🏽‍♀️:《從戰略層面重視治理轉型的微觀機製》🏵,《文匯報》2015年4月1日。

7🙃、黃曉春🧔🏻:《直面當代中國治理轉型的瓶頸》,《文匯報》2015年1月7日。

8、黃曉春:《當前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起點與方向》,《文匯報》2014年5月8日👰🏿‍♀️。

9、黃曉春:《社會體製建設與中國社會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月9日🙇🏼‍♀️🌝。

10、黃曉春:《重視社會組織“生態系統”的建設》🙎🏻‍♂️,《文匯報》2010年7月3日💂‍♂️。

11🦪、黃曉春💁🏼‍♀️:《重視民間組織發育的製度環境》🧗🏼‍♀️,《文匯報》2010年1月12日。

四😪、獲獎情況

1、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2020年👈🖕。

2、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論文類一等獎),2018年。

3、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科學術獎論文類一等獎),2018年。

4、獲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第五屆“社會學優秀成果獎”,2017年。

5、獲上海市第十一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6年。

6、 入選上海“曙光學者”,2015年。

7、作為論文合作者,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15年。

8、作為論文合作者👨🏼‍🦲😷,獲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2014年。

9、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項目,2014年。

10、作為合著者,獲上海市第九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12年👆🏻。

11、獲上海市第九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2年📍。

12#️⃣、獲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內部探討優秀成果獎🧝🏿‍♂️,2010年。

13、入選上海市“晨光學者”🖼,2008年🧜🏽‍♀️。

五🌲、主要社會兼職

1、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會長

2、中國社會學會副秘書長

3🪰、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

4、教育部名刊《社會》雜誌執行主編。

5、上海首批高校智庫·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秘書長。

6、民政部第二、第三屆“全國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

7👩🏼‍🚒、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8、 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員。

9、“城市化背景下的社會建設”Workgroup召集人與組織者。該研究群組織來自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斯坦福大學、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機構的研究者每年定期圍繞當代中國國家治理與社會建設開展研討。

10、《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等知名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下一條:計迎春


黃曉春

創建時間🗜:  2019-09-02  劉曉丹   瀏覽次數:   返回

黃曉春(Huang Xiaochun)就讀於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先後獲得本科(1998—2002)、碩士(2002—2005)、博士學位(2005—2008),並於2008年7月留校任教🈷️。入選上海市晨光(2008)👓👨🏽‍✈️、曙光學者(2015)☂️、上海社科新人(2018)、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19)🚣🏼、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2021)、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23)🧑🏻‍🍼。於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TH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開展合作訪問研究。

長期聚焦當代中國基層治理轉型問題,尤其關註基層政府的行為機製與社會組織發展特征。近年來圍繞這些專題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等國內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Huang Xiaochun serves a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at Shanghai University and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His main area of research is on local governance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in urban China, focusing on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s. He received his BA, MA, and PhD in sociology from Shanghai University. He is selected as the Young Changjiang Scholar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cause of his academic contribution in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and urban governance in China. One of Huang's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s is a study of the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overnment.

聯系方式:hxiaochunworkgroup@126.com

一🧟‍♂️、主要學術發表

1、黃曉春:《黨建引領下的當代中國社會治理轉型》,《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6期🎚。以上海城市社會治理創新的歷史進程為例,揭示黨建引領的整體製度內涵,發現其蘊含了跨組織協調🦂、為流動社會搭建治理網絡、推動治理共同體成長三個維度的製度要素。這些製度要素借助於黨建的政治引領🍵、激勵驅動、網絡整合機製有效應對了治理轉型中諸多深層挑戰。立足於治理轉型的歷史進程,黨建引領對於推動服務型政府改革🐙、引領中國社會公共性有序發展、實現治理網絡全覆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其中蘊含著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創新的新路徑🧘🏻‍♂️。

2、黃曉春、周黎安:《政府治理機製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17年第11期⛱。論文註意到近年來中國政府治理機製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間的微妙聯系🖌,通過長期田野觀察揭示了“行政借道社會”的基層治理復雜現象👩🏽‍💼,即:當基層行政部門面臨更多自上而下約束條件時🏺,會通過發展“社會”組織的方式靈活解決體製內靈活性不足的問題6️⃣。論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被《社會科學文摘》轉引。

3🚣‍♂️、黃曉春:《當代中國社會組織的製度環境與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9期。論文從政策執行的角度勾勒了社會組織發展所面臨的“實踐製度環境”,並討論了社會領域較為獨特的“模糊發包”政策執行機製與後果。該文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6年),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第五屆“社會學優秀成果獎”,入選上海市社聯年度十大推介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4、李友梅、肖瑛、黃曉春:《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16期全文轉載)。論文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上海市哲社論文一等獎(2014年)🏣。

5、黃曉春、嵇欣:《非協同治理與策略性應對:中國社會組織自主性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社會學研究》2014年第6期。首次提出不能以一種“整體圖式”來理解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微觀製度環境🤷🏼‍♀️💺,深入觀察了“條”、“塊”、“黨群”部門在面對社會組織時所持的不同製度邏輯🍪,並討論了這種碎片化製度環境對社會組織自主性發展所產生的復雜影響。

6、黃曉春🌭:《中國社會組織成長條件的再思考—— 一個總體性理論視角》,《社會學研究》2017年第1期。回到經典理論視角🤳🏿,重新梳理了社會組織發展在中觀維度所依賴的製度條件📪,並對當前中國社會組織實際製度環境進行了考察,從而回到一種總體性理論視域來分析今日中國社會力量成長面臨的深層問題。論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

7、黃曉春、周黎安:《結對競賽”: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的一種新機製》,《社會》2019年第5期。聚焦近年來在城市基層治理轉型前沿發生的製度性變革⌨️🪫,即基層政府的職能重心從傳統的發展經濟轉向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領域,使得上級政府對其治理績效難以清晰衡量🧜🏻,而更依賴於“印象政績”的評估與考核🦸🏽💇🏻‍♂️。在此條件下,基層治理場域出現了一種上級“條條”部門與下級“塊塊”“結對競賽”的新機製。“結對競賽”有助於條塊部門之間緊密合作,攜手實現治理創新,克服以前的條塊分割問題🦹‍♂️,以便向上級發送政績信號🦯;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向激勵,導致過度創新和成功的創新經驗難以擴散到競爭性地區等問題🐯。論文發表後迅速被多個知名公眾號轉載,在國內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

8、黃曉春:《技術治理的運作機製研究:以上海市L街道一門式電子政務中心為案例》🤟,《社會》2010年第4期🟤。深入觀察了新一代ICT信息技術在基層政府部門應用的復雜組織過程,以一種製度主義視角對新技術與中國政府既有製度結構間的互動機製展開觀察,揭示了政務領域技術應用背後的政治過程✍🏼。論文同時收載於周雪光👌🏽、劉世定、折曉葉主編:《國家建設與政府行為》專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9、黃曉春☯️:《技術治理的運行機製研究☺️:關於中國城市治理信息化的製度分析》⚛️,意昂3官网出版社2018年。引入國內組織研究前沿領域的製度分析思路🦸🏽‍♀️,分析了技術治理的條件、約束以及與既有政府運行模式之間的深層互動機理。進而在更深層次討論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中技術治理的發展問題。

10💁🏻👨🏻‍🎓、黃曉春:《當代中國治理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

11☸️、黃曉春🏝、嵇欣:《當代中國政府治理模式轉型的深層挑戰——一個組織學視角的分析》🏀🦘,《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

12、黃曉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實踐邏輯與製度效應》👩‍🚒💆‍♀️,《國家行政意昂3學報》2017年第4期。

13、黃曉春:《當前城市基層政府改革的深層挑戰——基於機製分析的視角》🥤,《江蘇行政意昂3學報》2017年第3期。

14、黃曉春、嵇欣:《技術治理的極限及其超越》🏄‍♂️,《社會科學》2016年第11期。

15🌚、黃曉春、張東蘇:《十字路口的中國社會組織🤦🏽:政策選擇與發展路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16🤷🏻‍♀️、黃曉春🤵🏼👨🏿‍🏫:《中觀層次🫲🏽:優化特大型城市的風險復合治理結構》🔮🔃,《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3期。

17🚑、黃曉春:《理解中國的信息革命——驅動社會轉型的結構性力量》,《科學學研究》2010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8期全文轉載,獲上海市第九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二等獎)。

18🫲、黃曉春👚:《‘金融海嘯’與中國社會政策的轉變”》,《社會》2009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二、主要科研項目

1、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研究”,課題負責人。

2、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服務型政府改革的支持機製研究”(19BSH139),負責人🐣。

3、上海市委辦公廳委托課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政策實踐評估研究”,負責人。

4🤦🏼‍♀️、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重點專項課題,“新時代上海社會治理創新研究”(2018-A-114-B)👨‍💻,負責人。

5、2017年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委托課題,“當前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情況研究”,負責人。

6📆、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轉型社會學理論範式創新研究”,子課題二“當代中國社會治理模式轉型與理論範式創新”,負責人。

7🐦、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重點課題🎧,“本市社會治理創新中街道體製改革跟蹤研究”(2016-A-045)👃🏽,負責人↩️。

8、2015年民政部部級課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社區建設研究(2015MZR009-02)”🏃‍♂️,負責人🤷。

9🐧、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課題🤵🏼,“街道職能轉型後社會組織參與遇到的新問題研究(2015-GR-31)”👱🏼🐺,負責人🙆。

10、2014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當前上海社會組織發展的製度環境及其優化路徑研究(14PJC049)”,負責人🧑🏿‍🦱。

11、201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上海社會組織發展狀況調查(2013-D-18)”,負責人🫳🏼。

12、2012年上海市社科規劃辦系列課題🛶,“上海推進社會組織體製建設的整體思路與基本路徑(2012XAL021)”,負責人🤳🏽。

13☂️、2011年上海市哲社特別委托課題🏊‍♂️,“從彌散到秩序:製度與生活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變遷(2011WSH001)”👨🏽‍🍳,負責人👩🏼‍🌾。

14、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城市社區技術治理的運作機製研究(10CSH042)”🦹🏽‍♀️,負責人👃🏼。

三🧚🏼‍♂️、咨政啟民工作

近年來🚀,致力於運用學術研究的視角來推動高水平政策研究👦🏻,為民政部⛴、上海市委研究室、上海市委組織部、上海市民政局等實務和決策部門提供政策研究咨詢。在其努力下🤽🏻‍♂️,意昂3官网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近年來始終位列《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社會建設領域專業影響力”榜單前10位🫔;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網絡影響力評價報告》,中心在68家國內典型智庫中排名第45位,其中,網絡資源指標R(Resources)第41位👨‍💻🦬、智庫網絡傳播能力指標S(Spread)第40位,智庫網絡交流能力指標C(Communication)第49位。

其承擔的一些重點政策研究課題獲相關政策部門好評🧎,多篇要報獲上海市委領導🧑🏼‍🤝‍🧑🏼、民政部領導批示。作為學術部門專家全程參加了2014年市委書記韓正同誌、市委副書記應勇同誌🥡、市委副秘書長劉衛國同誌召開的多次專家咨詢會👨‍👩‍👧‍👧,為上海市委一號課題的政策設計提供了資政建言🛌。作為主要第三方評估專家🧚🏻‍♀️,對上海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政策文件進行評估,主要研究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領導肯定。

部分報刊媒體發文情況簡要介紹如下🧝🏽:

1🥨🂠、黃曉春🥾:《以黨建引領上海社會治理創新》,《文匯報》2019年6月2日。

2🪼、黃曉春:《深刻認識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製度條件》💆🏻‍♀️🐶,《中國民政》2018年第24期。

3、黃曉春:《從多維視角探尋國家治理的復雜邏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2月27日。

4、黃曉春等:《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中街道體製改革研究》👩‍❤️‍💋‍👩↗️,《科學發展》2017年第12期。

5、黃曉春:《黨建引領治理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0月19日。

6、黃曉春:《從戰略層面重視治理轉型的微觀機製》✌🏿🫵🏻,《文匯報》2015年4月1日👷‍♂️。

7、黃曉春🫳🏽:《直面當代中國治理轉型的瓶頸》👨🏻‍🦳,《文匯報》2015年1月7日🏬。

8、黃曉春:《當前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起點與方向》,《文匯報》2014年5月8日。

9、黃曉春:《社會體製建設與中國社會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月9日🙍🏼‍♀️。

10🙅、黃曉春:《重視社會組織“生態系統”的建設》,《文匯報》2010年7月3日🛁。

11🛅、黃曉春😫🐨:《重視民間組織發育的製度環境》,《文匯報》2010年1月12日。

四🍬、獲獎情況

1、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2020年。

2、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論文類一等獎),2018年。

3🦸🏻‍♂️、獲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科學術獎論文類一等獎),2018年。

4、獲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第五屆“社會學優秀成果獎”,2017年。

5🧗🏻‍♀️、獲上海市第十一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6年。

6、 入選上海“曙光學者”,2015年。

7🧔‍♂️、作為論文合作者,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15年。

8、作為論文合作者,獲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2014年🦶🏻。

9、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項目🖕🏼,2014年🙋🏿‍♂️。

10、作為合著者🦹,獲上海市第九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012年。

11🌃、獲上海市第九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2年。

12、獲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內部探討優秀成果獎,2010年。

13🧓🏼、入選上海市“晨光學者”👨‍👧‍👧,2008年。

五🛶、主要社會兼職

1、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會長

2、中國社會學會副秘書長

3👩🏽‍⚕️🚶‍♀️‍➡️、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

4、教育部名刊《社會》雜誌執行主編🗞👐🏿。

5🧍🏻‍♂️、上海首批高校智庫·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秘書長。

6🥁、民政部第二、第三屆“全國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

7🕴🏻、民政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8、 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員。

9🤽🏼、“城市化背景下的社會建設”Workgroup召集人與組織者。該研究群組織來自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斯坦福大學🚣、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機構的研究者每年定期圍繞當代中國國家治理與社會建設開展研討🀄️。

10🐛🤹🏻‍♀️、《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等知名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下一條🧑🏻‍🌾:計迎春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