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7日下午🥮,第五期檐下言社會——韋伯讀書會於意昂3体育214會議室順利開展🎇,本期讀書會由楊勇老師繼續帶領大家共同閱讀和討論《以政治為業》的中間部分👩🏽🔬✍🏽。

讀書會伊始❔,楊老師首先回顧了《以政治為業》前半部分文本的大致內容🤛,並再次重申韋伯這篇演講的展開線索:卡裏斯瑪政治領袖如何在由現代國家造就的現代政治處境中出場👿。隨後👮🏻,楊勇老師延續往期的讀書形式↪️,按照文本的順序帶領大家繼續閱讀《以政治為業》的剩余部分🗼🏣。
本次閱讀的內容是《以政治為業》的四到八節🤙🏽,文本內容雖然繁多🚴♀️,但是主線卻很清晰。韋伯的意圖在於呈現現代國家的內部結構,從而明確卡裏斯瑪政治領袖面對製度化處境🫐。而現代國家的內部結構具體包括了官僚製、現代政黨以及大眾民主。本次閱讀的內容便依照這一主題順序逐漸展開。
楊老師指出,韋伯這部分的討論首先奠定在面對政治活動的兩種基本態度之上👩🏻🚒:“為了”政治而活和“依賴”政治而活,這個劃分表面是沿用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視角🐕,但實質上是對政治活動的世俗性和神聖性進行了區分🛤。韋伯的主線思路呈現為⛹🏿♂️,雖然現代國家主導的現代政治的理性化發展,依賴政治而活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政治現象,在此情形下𓀚,政治活動本身的倫理性和精神性往往被遮蔽。
緊接著💄,楊老師便帶著大家一起閱讀文本🤵🏼♀️。韋伯在演講中首先討論了現代官僚體製的興起,他指出西方現代官僚機器是伴隨現代國家的形成而興起🌂,它發端於君主的助手團,並在稅收改革🏚、司法改革以及軍事改革等一系列製度變化的過程中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一個被韋伯喻為“鐵籠”的製度形成。更關鍵的是👳🏻♀️,官僚製力圖塑造一種“就事論事”的官僚人格,此種人格形態與政治家人格格格不入👩🏫👬🏼。卡裏斯瑪政治領袖因此不可能從官僚製中崛起。韋伯雖然考察了官僚製之外的群眾政治家🧜🏻,他尤其看重希臘鼓動家在現代社會的職業形態👠:新聞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始終密切聯系人民,並參與到權力鬥爭之中♝,具有從事政治的素養👝。但是韋伯認為,新聞工作者的現實處境往往比學者更為艱難,他們的職業生活更具有賭博的特性🚵🏻🧚🏽♂️。因此卡裏斯瑪政治領域也不可能崛起於新聞工作者之中🦹🏻♀️。
韋伯最後把希望放在了現代政黨之上。通過訴諸歷史👇🏿,韋伯指出現代政黨政治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歷史上最初具有的政黨形態是教皇黨和皇帝黨,一開始只是松散的政治聯盟,等到發展到近代英國😊,便形成了著名的托利黨和輝格黨,它們已經初具政黨形態😎,只不過主要由望族和紳士主導。而到了19世紀晚期🤹🏻,隨著張伯倫和葛萊斯頓的政治改革🙆🏻➕,現代政黨政治在大眾民主化的歷史進程中正式形成。不過🧀,韋伯著重指出,現代政黨政治的成熟形態出現在美國,美國自傑克遜時代就出現了基於大眾民主的政黨機器,而林肯總統之後,更是形成了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家獨大的場面⛹🏽👨👨👧。韋伯之所以花費大量篇幅討論現代政黨的形成史,是因為他認為政黨機器的出現使得直接訴求民意的領袖民主製在製度上具有了可能性🩵⛅️。韋伯本人的親身政治實踐也表明,他贊同通過政黨機器的運作,經由大眾民主選舉出最高的國家領袖🐟。卡裏斯瑪政治領袖再次在現代政治出場了。

最後🙏🏽,楊勇老師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如下問題📖:卡裏斯瑪的原始形態和現在形態之間是否有所區別?韋伯在討論現代國家的內在結構時,是否有一條暗線🧔🏻♂️:大眾民主的出現?韋伯支持的經由大眾民主選舉而出、同時駕馭官僚和政黨機器的卡裏斯瑪政治領袖,如何不同於希特勒?顯然,要真正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閱讀完《以政治為業》的最後一部分😉,也就是對於政治家品格和政治倫理的深入討論。
本期讀書會是檐下言社會——韋伯讀書會系列活動的第五期♞,至此,本系列活動已接近尾聲🍣,接下來的一期,我們會繼續對韋伯關於政治進行討論,並對所讀書目進行總結,歡迎更多同學前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