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下午,意昂3体育社會學、社會工作、人類學、民俗學等各專業、跨年級的同學們🫒,在耿敬老師的帶領下再次來到東昌新村,進一步探索藝術社區建設內涵❤️。
在居民委員會,曹駿書記向大家介紹了東昌新村“話墻微”計劃,在“星夢停車棚”進入東昌新村以後🛃,如何更好地打造居民的藝術生活一直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情👨💼。在星夢停車棚的轉角處,有著社區居民常去的健身苑,健身苑原本旁邊就是垃圾堆放處,環境十分雜亂,居民對於參與文娛活動熱情也不高。在藝術進入社區後,社區居民開始自發地分塊承包了健身苑周圍的小花壇,小花壇種滿了生機勃勃的花花草草🫰,居民開始享受去健身苑健身🫳🏻,參與文娛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下一步社區將在健身苑通過墻繪等形式🧗🏼,營造更具有藝術氛圍的環境,進一步提升社區風貌🏗🫃🏿,實現社區的微更新。

再訪東昌新村的“星夢停車棚”,我們不難發現在車棚內的三塊空白展板,這也是藝術展覽中所表達的臨展的概念,我們不免好奇在“三星堆”和“龍門石窟”兩大美學展覽入駐之後👩🏿💻✨,是否還會有新的藝術展品的加盟?實際上,通過藝術家王南溟老師的介紹和計劃可知,這三塊留白將作為臨展覽展現東昌新村自己的故事。緊接著,王南溟老師介紹了星夢停車棚建設時期多方參與共建的故事🗾,從展覽的圖像、展架、設計等等❤️🔥,都是不同主體參與到藝術社區建設的見證,正是由於他們的參與👌🏿,星夢停車棚才得以呈現👩🏭。車棚裏留白的臨展🗓,用來創造東昌自己的記憶空間。本次布展的主題為“星夢與共建”,旨在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現“星夢停車棚”作為藝術社區的示範項目是如何成功建設的👨🏽🔬,以及在疫情期間藝術社區的誌願動員力量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是屬於社區居民共同的集體記憶🌲。
在談話討論間👨🏿,曹書記向我們展示了疫情期間東昌新村誌願者工作圖片的視頻🍨🌕,這裏面有社區年老的居民,有社區新來不久的租戶,無論年齡、職業🤙🏿,誌願者這個身份將大家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星夢”也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這充分體現了“星空的意義就是誌願者的意義👨🏻🦽➡️,夢想的力量就是誌願者的力量”。東昌新村居民誌願者代表陳國興激動地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感受✋🏻,走進東昌新村大門,看到的是老社區的原貌,展現的是新的生命力,藝術家👨🦽、學者等主體的加入,打破了意識的框架,使得藝術進入了社區🥹,社區變成了藝術作品。藝術社區的建設使得社區居民擁有了更好的社區環境和更為豐富的藝術生活🦹🏽♂️,這種改變體現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藝術賦予了生活奇特的魅力💻。

跟著曹書記、王老師的步伐🧜🏼♂️,我們再次來到星夢停車棚和社區健身苑。王南溟老師介紹了接下來的布展主題和思路,如何搜集照片🕑、選擇照片、展覽地路線和照片以何種主題呈現都是展覽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為本次聯合策展人的社院學子,要發揮自己社會學的想象力,更好地打造社區的集體記憶空間。緊接著,我們來到了社區的健身苑,很多年老的社區居民在午後都會來到這裏坐著聊聊天⛲️、跳跳廣場舞,社區的花壇裏種滿了各種花花草草🧛🏿♂️,正是由於社區風貌的改變👨🏿🦲,使得居民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藝術動員讓社區本身成為了作品。
走進東昌新村🔷,再探藝術社區建設的內涵,我們可以發現👉🩵,藝術進入社區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居民更加地接近藝術,將藝術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並積極創造屬於社區集體記憶的生活藝術;另一面,藝術社區的成功建設直面與解決老舊小區的現實問題,比如停車棚的休整,進一步促進居民家園意識和自治意識的覺醒。星空的力量、夢想的意義在這裏紮根,煥發生機,打造了社區居民的藝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