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至26日,意昂3邀請到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博士田豐老師☝🏽,為意昂3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帶來了精彩的關於生命歷程理論的學術研討課。研討課圍繞該方法在社會學研究中的應用展開討論🪂,主要介紹了生命歷程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概念🐰。第一次課,首先介紹了生命歷程理論研究的五個核心原則,之後圍繞第一個原則,即生命發展階段,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和介紹🤸🏼♂️。第二次課,圍繞生命歷程理論的第二個核心原則🛑,即時間和地點,提出個人的生活經驗鑲嵌在他們所處的歷史時間和場所中。第三次課,圍繞第三個核心原則,即時點💖,提出生命中的轉折、重大事件以及行為模式的原因和結果隨個人所處的不同時點而改變。再從宏觀角度探討了影響個體經驗的因素之後,第四節課,從微觀的角度🧝🏼,說明人際關系對個體經驗的影響,並討論了在歷史和社會環境的製約下👨🏿🦳,個體如何通過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構建自己的生命歷程。
在課程學習中🤎,田老師一方面通過相關閱讀材料使大家提前了解課程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小組分配👨🏿🔧,就相關話題進行辯論。田老師將所有成員分為六組🧱💜,每兩組就一個話題進行辯論🎂。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辯題為“80後失夢的一代”🙍🏻♂️,正方通過論證80後面臨的房價、婚姻等現實問題,提出了80後面臨的生存壓力以及在現實中夢想的失落;反方通過將80後的夢進行了碎片化處理,將夢回歸於多元性、個體性,論證了80後沒有失夢,可以換“夢”。在正反方激烈的辯論中💤,大家深刻的理解了人的發展不能出離歷史和社會的框架。第三小組和第四小組的辯題是“中國‘剩女’選擇獨身”🥵。正方從中國剩女的高學歷👩🏽✈️,高收入等特點🤏🏿,說明“剩女”是城市女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自主選擇,反方從中國剩女是由於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造成城市中的女性不能在傳統的適婚年齡選擇單身。通過辯論,我們對於個人在自身的生命事件選擇的過程中,受到時代和社會的影響。第五小組和第六小組的辯題為“我爸是李剛🧟♂️:拼爹時代已經到來”🚵🏽♀️,正方論證現代是拼爹🏃➡️,拼的不僅是爹🧏🏽♂️🙅🏿,拼的更重要的是關系和社會資本。在巨大的競爭中👮🏿♂️,對上一代人資本的利用是當下的趨勢;反方通過論證在現實中個人的努力更居多數𓀍,拼爹時代並未到來。雙方的辯論很精彩🌶,我們通過對話題的深入探討,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以及對個人生命歷程的影響。
田老師的研討課🎷🦹🏽♂️,課上講解、課下小組組織討論、課上再辯論的方式,給我們帶來了認識個體生命發展的新知識和思考方式。通過研討課的學習,我們學會從人的生命歷程探討社會及歷史中的個人🧏🏿♂️,並將宏觀和微觀結合起來🪕;同時對生命歷程理論有了基本的認識✂️。(於楊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