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藥物濫用的研究方面,犯罪學❌、公共衛生領域、流行病學領域積累了諸多成果。那麽🥪,社會學在藥物濫用問題上可以有哪些獨特研究視角📷?4月29日,數據中心有幸邀請到上海紐約大學的繆佳博士🍡,以“Contextualizing Drug Abuse in China”為題,開展春季學期“泮溪下午茶”的第三次講座。在講座中,繆老師介紹了全球學術界在藥物濫用議題上的研究進展,並介紹她和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
講座伊始,繆佳老師在藥物濫用概念框架下簡要介紹了毒品的定義、毒品的類型以及毒品的成癮原因。緊接著✍️,繆老師對藥物濫用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醫學上主要關註於遺傳基因、生理反應等方面;心理學主要則從個人的人格特質和心理因素等層面尋找吸毒的原因;社會學主要關註社會學習理論🛄、社會控製理論😲、社區和鄰裏因素等方面。不過,這些不同的學科和視角在知識的演進方面較為分散,缺乏緊密的聯系🟩,在方法論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對於已有研究的一些缺陷,繆老師認為可以分別從理論上和方法上進行推進🚫。在理論方面👩🚒,繆老師團隊基於社會控製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和社區環境因素建構了一個綜合性的分析框架🕰。在方法方面,根據該綜合性分析框架,繆老師團隊使用更為嚴謹的抽樣調查技術收集數據進行研究,分別在K市和F市開展了抽樣問卷調查。之後,繆老師展示了其基於調查數據所做的初步研究成果。從地區來看,K市是以吸食海洛因為主,在F市則以吸食合成性毒品為主;從個體特征來看👆🏽,不同藥物濫用者在就業🗼、教育、收入以及家庭網絡方面存在著差異。
在講座的最後,在場的同學就抽樣方法𓀖、預防措施、社工介入等問題展開了提問👩🏻🔬,繆老師細致解答了這些提問,還分享了她在研究邊緣群體行為中的感悟🚣🏼♀️。(供稿:李淑華 胡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