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7日上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吳小英和陳午晴在意昂3体育會議室(B417)分別為我們帶來了題為“社會變遷與性別——社會變遷中的女性”和“當代中國人性觀念的變遷”的講座🧘♀️。該講座由意昂3体育徐冰副教授主持,劉春燕等老師和40多名校內外本科碩博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在首場“社會變遷與性別——社會變遷中的女性”講座中🙌🏻,吳小英老師首先對性別研究現狀做了總體介紹,作為家庭研究的分支,性別研究在西方女權主義的努力下其影響力逐步上升。對於性別研究,主要集中於勞動力市場的職業分工、城市農村女性內部的分化等議題。吳老師從“新三從四德”引出現代女性在公共社會領域中所受的苛刻要求以及當代女性的發展遇到的幾個問題。對於“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主外、女主內”等觀念支持度的上升🪚,反映了男性主導文化滲透入家庭,現代社會變遷對於女性性別定位的控製呈現的不是減輕而是增加的趨勢。吳老師指出文化和製度下的教育和培養朝著社會分工不同的方向發展👔,性別作為一種體系或製度難以避免,但是可以利用它並抗拒排斥的符號可以得到女性理想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開放的思想觀念🎅🏽。
在第二場“當代中國人性觀念的變遷”講座中,陳午晴老師以農民工群體的性觀念為例,從問卷調查結果作為參考來分析當代中國人性觀念的變遷。陳老師首先從相親節目中體現出來的現代社會對於婚前性行為的寬容態度👨🏿🎤,看社會對於性行為包括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性行為接受程度的演變過程,揭示了社會規範的調整和觀念的調整,以此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從道德和情感上去理解此類行為,他指出道德規範倫理並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相對的🎐、隨社會而變化的觀念和規範,終級的道德也是不存在的。個人的自主性在心理道德的博弈與既定道德的博弈中尋找自身的正當性😁。最後,從理論角度對於婚外性行為的正當性宣稱進行了闡述及正當性辯護帶來的影響🌵。陳老師指出這樣的正當性的觀念作為一種聲音是在相互辯論、沖突🦵🏼、碰撞之中得到發展的🤹♂️👨👩👧。
提問環節中🗜,在場的師生就自己的看法與兩位老師進行了討論🤳🏽。其中,就“女性是否需要先應對消費社會🧜🏿♀️、傳統社會🙇🏿、男權社會的挑戰,承擔起人類的重任,才能獲得人類的解放”的問題與吳小英老師做出了熱烈的討論,吳老師指出,“個人的就是政治的,而女性不按照女性所有的符號框架來生活,這個時候解放全人類的目的就達到了”👈🏽。整場講座使我們對於性別和家庭研究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供稿🧑🏿🌾:顧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