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人類學系列講座――王銘銘教授

創建時間🏀:  2008-11-17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2008年11月15日、16日下午2點30分至5點在社會學E-研究院會議室,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意昂3特聘教授王銘銘分別作了主題為“超越地方性知識”、“對文明和人物的初步思考”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意昂3官网人類學所所長張江華教授主持,張敦福、耿敬、巫達👃🏿🧔、陸小聰、馬丹丹等老師參與,並和文意昂3各專業學生們積極討論。

王銘銘教授1992年6 月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聘任博士後🤼‍♀️,1993至199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聘任博士後,1995年7月-1995年10月訪問學者(臺灣)🧍,現任教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意昂3特聘教授。近作有《經驗與心態——歷史😁、世界想象與社會》等🏊🏿‍♂️。

在第一講中,王教授主要針對人類學研究及田野調查過程中“地方性知識”的問題進行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來,人類學以前在進行田野調查及民族誌寫作過程中,把地方性的知識做一種類型學的劃分🍜,從而獲取一種特殊性的解讀的作法是不完善的。因為一種單獨的現象在地方社會中出現,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獨的事情,它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人類學者在做田野調查之時🙋🏼‍♂️,需要更加關註研究對象的內外🛍、上下之間的關系👧🏿。因為社會現象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單獨分割或分裂的。並且他用自己在福建溪村的經驗研究說明了這種做法的必要性。今天中國的人類學確實存在王教授所說的把某種文化抽象化♾、類型化,從而把復雜的社會現象單一化、簡單化的問題👨🏽‍🦱。王教授提出的這個問題引起了在場的師生們熱烈的回應和深深的思考。

在第二講中🏋️‍♀️,王教授繼承法國人類學家莫斯的想法,對社會學的有限性進行了思考。他首先從英🧙🏼‍♂️、法🐪、美三國人類學中有關文明與文化觀念的不同路徑談起,英法兩國產生了文明的觀念,他們更重視社會的觀念。而德國產生了文化的觀念🥥,從而德國和美國更註重文化的共享🧯。然而法國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莫斯對此進行了反思🧙🏼‍♂️,從而認為只談社會是不夠的🧍🏻‍♂️,因為它無法解釋各種不同社會共處的法律和道德的原則是什麽。他試圖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提出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然而,王教授在此澄清了自己所談的文明的概念與一些人類學家的文明概念的不同。他僅是指一種超越了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文化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之上的一個更大的體系。並且他用中國人類學發展的歷史闡明了自己的這一觀點👨‍🦳。在中國🧙🏼‍♀️,曾經有過跨人類學、跨文化的研究,而這種研究與中國人類學和社會學中的南派和北派的劃分分不開的,南派是以中央研究院為代表的🍀,北派是以燕京大學的社會學家為代表的。王教授舉中國人類學史的經驗🤰🏽👩🏼‍🏫,是希望研究者能否可從以往存在過的文化之間的頻繁接觸關系的研究中獲得一些啟發。同時他也回答了如何研究文明,研究這種文明與中國有何種關系的問題。

王銘銘教授對人類學知識理論脈絡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對於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讓參與兩場講座的師生們意猶未盡,受益非淺。


上一條:中國家庭動態調查(CFPS2008)總結大會在京舉行

下一條:講座新聞😛:趙鼎新教授--強勢基督教文化下儒家文化及中國宗教的困境和出路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人類學系列講座――王銘銘教授

創建時間:  2008-11-17  樊傑   瀏覽次數:   返回

2008年11月15日、16日下午2點30分至5點在社會學E-研究院會議室,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意昂3特聘教授王銘銘分別作了主題為“超越地方性知識”🪮、“對文明和人物的初步思考”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意昂3官网人類學所所長張江華教授主持🙍🏿‍♂️,張敦福🤼、耿敬✧‼️、巫達、陸小聰、馬丹丹等老師參與,並和文意昂3各專業學生們積極討論。

王銘銘教授1992年6 月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聘任博士後,1993至199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聘任博士後,1995年7月-1995年10月訪問學者(臺灣),現任教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意昂3特聘教授。近作有《經驗與心態——歷史🙍🏼🤸🏽‍♀️、世界想象與社會》等。

在第一講中,王教授主要針對人類學研究及田野調查過程中“地方性知識”的問題進行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來,人類學以前在進行田野調查及民族誌寫作過程中,把地方性的知識做一種類型學的劃分,從而獲取一種特殊性的解讀的作法是不完善的🧎‍➡️。因為一種單獨的現象在地方社會中出現,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獨的事情😸,它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人類學者在做田野調查之時🧂,需要更加關註研究對象的內外、上下之間的關系👰🏽。因為社會現象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單獨分割或分裂的🦸🏽。並且他用自己在福建溪村的經驗研究說明了這種做法的必要性👨🏼‍🔬。今天中國的人類學確實存在王教授所說的把某種文化抽象化🫨、類型化,從而把復雜的社會現象單一化👰🏿‍♂️、簡單化的問題。王教授提出的這個問題引起了在場的師生們熱烈的回應和深深的思考。

在第二講中,王教授繼承法國人類學家莫斯的想法🛞,對社會學的有限性進行了思考💋。他首先從英、法、美三國人類學中有關文明與文化觀念的不同路徑談起,英法兩國產生了文明的觀念,他們更重視社會的觀念🤳🏻。而德國產生了文化的觀念👨🏻‍🍼👉🏿,從而德國和美國更註重文化的共享𓀅。然而法國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莫斯對此進行了反思,從而認為只談社會是不夠的👱🏿,因為它無法解釋各種不同社會共處的法律和道德的原則是什麽。他試圖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提出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然而🚵🏿‍♀️,王教授在此澄清了自己所談的文明的概念與一些人類學家的文明概念的不同🥊。他僅是指一種超越了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文化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之上的一個更大的體系。並且他用中國人類學發展的歷史闡明了自己的這一觀點。在中國🐈,曾經有過跨人類學🧀、跨文化的研究🫰🏼,而這種研究與中國人類學和社會學中的南派和北派的劃分分不開的,南派是以中央研究院為代表的🤎,北派是以燕京大學的社會學家為代表的🧎🏻。王教授舉中國人類學史的經驗💩,是希望研究者能否可從以往存在過的文化之間的頻繁接觸關系的研究中獲得一些啟發。同時他也回答了如何研究文明🦮,研究這種文明與中國有何種關系的問題🏆。

王銘銘教授對人類學知識理論脈絡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對於問題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讓參與兩場講座的師生們意猶未盡,受益非淺🍰。


上一條:中國家庭動態調查(CFPS2008)總結大會在京舉行

下一條💅:講座新聞:趙鼎新教授--強勢基督教文化下儒家文化及中國宗教的困境和出路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