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兩點半👩🚒,“中國社會建設地方經驗”高層論壇第1期在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會議室舉行,上海市民政局基層社區組織處處長、上海市民政局市社區服務辦公室主任、意昂3官网社會調查中心特聘研究員潘烈青同誌作了題為“上海社區建設的形勢和任務”的講座🏄🏼。講座由意昂3官网文意昂3副院長張文宏教授主持,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劉玉照、張海東👩🏼🔬🩼、耿敬、袁浩老師以及上海師範大學姚華老師等出席了講座💆🏼♀️。
潘烈青處長的講座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上海社區建設的沿革過程,上海社區建設的主要成績和問題,主動實現四個轉變🚢,培育民間組織🕵🏻♀️。在第一部分📲,潘烈青處長回顧了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上海基層社區建設的歷史;在第二部分客觀評述了這些年來社區建設的成績和問題🙍🏻♂️。重點的第三部分,他提出了政府需要先將觀念轉換到考慮民生的實際需求👈🏽;不能一味地投入人力、財力,而要從機製入手實行改革🍱🤸🏻;動員社會組織,用市場經濟的思維來開展服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提高基層居委會的自治能力👸🏿。指出只有轉變職能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在經過了多年實地經驗考察💂🏿、推廣後,潘烈青處長得出的一點結論是,要鼓勵民間組織進社區🥳💂🏿♂️,協助政府在社區中的工作,而不能將所有任務都壓給居委會🦸。這也是第四部分的主要內容。
在整場講座中🧖🏼,潘處長引用了幾個真實生動的事例🏝,如“快樂的三點半”🧬、“15分鐘生活服務圈”等,來說明民間組織進駐社區的優勢。風趣的語言使得現場笑聲不斷🏊♀️。講座結束後👌🏼,潘處長還耐心地回答了社會學系的老師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