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友梅🧑🦼➡️;
【正文】當前👷🏿♂️,我國越來越重視構建多層次、多方式🤳、多主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在這一過程中🩸,社會組織的改革發展成為多方關註的焦點🟤。一些地方在這方面已經取得成功經驗,為進一步推動社會組織發展帶來深刻啟示👨🏭。
以上海市為例。2014 年上海市委一號課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最終成果提出了"1+6"的製度安排,其主要目標是基本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新局面。著眼為相關改革方案提供理論依據🏄🏿♂️,這個課題聚焦於街道職能如何向公共服務轉變,提出檢驗這一轉變成效的指標是加強黨的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形成社會有序參與和群眾自治是否取得明顯成效。這一課題既強調多元主體共治是現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架構,又對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提出了新要求。2015 年,上海市政府又出臺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製度的實施意見,其中規定了政府購買服務的範圍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主體,提出了創新完善公共服務市場準入製度和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有序參與的機製。該實施意見的一個核心議題是,政府購買服務應與行政體製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和社會組織改革相結合🔜。這個核心議題的提出,表明解決好社會組織改革發展問題不僅對深化政府購買服務製度改革🗑,而且對面向公共服務的行政體製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是加快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製的迫切需要。
目前👣,圍繞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的創新實踐在我國越來越活躍,這意味著我國社會組織發展正進入新階段♝。從組織社會學的角度看,新階段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對權力機製和利益機製進行調整改革♘。因為這些機製會影響甚至決定一系列問題🐩,包括社會組織主體性的獲得、穩定預期的形成、行為模式的建構⬇️,以及公眾行為理性化程度和獨立性的增強、社會公共服務意識的培育等🦺。從實踐看,社會組織改革發展至少需要解決三方面問題:一是完善公共權力的具體配置架構和運行機製。公共權力架構和運行機製對於社會組織的發展至關重要。公共權力架構和運行機製科學合理🅿️,就能促進社會組織進一步發展;反之,就會誘發社會組織謀取私利的沖動⛱🙉,不利於其對自身發展進行長期規劃,妨礙其承擔公共服務職能,難以達到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社會協同"要求🎚。二是調整深層次利益結構。社會組織的進一步發展🧖🏿♂️,要求對傳統的公共權力分配方式和利益結構作出調整🙅。三是避免產生路徑依賴和利益依賴👊🏿。社會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形成較強的路徑依賴和利益依賴,導致一些社會組織固守既得利益,不願意進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改革。
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既要處理好社會組織的規模、分類、資源要素等傳統問題,又要處理好改革體製機製、協調利益關系等新階段的突出問題💃🏽🧑🏽✈️。推動社會組織改革發展,需要對其所面臨的現實環境和復雜挑戰有充分的思想認識,註重從體製機製的維度把握社會組織發展的實踐邏輯,進而找到社會治理體製創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