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4月17日第727期 作者:意昂3官网"在滬外國人研究"課
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是集聚和用好各類人才。上海作為國際性大都市需要的不是一般性的人才,而是國際性的人才,如何更好地吸引並留住外籍人才成為促進上海加快建成國際性大都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詳細了解在滬外籍人員的工作生活狀況,更好地提高上海服務國際人才的能力和水平🧒🏽,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意昂3官网分中心采用配額抽樣方法,對18—65歲在滬外籍人員進行了大規模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1207份。
在滬外籍人員82.19%來自發達國家
本次調查受訪外籍人員中男性的比例為61.31%,女性的比例為38.69%,平均年齡為36.15歲,以青壯年為主。從文化程度來看,在滬外籍人員整體文化素質較高,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比例為91.77%。受訪者平均在滬居住時間為43.19個月,在滬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比重達83.3%👨🏭。
主體來自發達國家🔮。從受訪外籍人員來源地來看,有美國🎷、日本⚧、韓國𓀘、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6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日本🖥、韓國的外籍人員占37.78%。其中來自發達國家的外籍人員占82.19%🕓,發展中國家占17.81%。
七成學習過中文🚅,但中文媒體使用率低。數據顯示,68.85%的受訪者學習過中文📡👌,其中近70%的外籍人員來中國以後通過各種途徑(中文培訓機構🐖🔹、自學或請家教)學習中文。超過一半的外籍人員中文水平熟練或一般👩🏻🦰,其中21.33%的人擁有HSK(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證書🧖🏻♀️。相對於歐美地區的受訪者🤸♂️,來自亞洲的受訪者學過中文的比例和熟練使用的比例都明顯高於前者🫲🏼。外籍人員在獲取有關中國的最新資訊時,使用中文媒體的比例較低(16.16%),75%左右的外籍人員主要使用外文媒體。超過70%的受訪者看過中國的電視節目,其中電影🌉、新聞和紀錄片最受歡迎🧑🏽🎨💐。
全職就業比例高,從事教育行業占比20%以上。本次調查中83.26%的受訪外籍人員在上海有工作,主要集中在教育、製造業、批發零售👩🏽🍳、文化體育娛樂業🛁、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等行業🖕,其中從事教育行業的比例在20%以上👩🏽🏭。隨著上海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國人對於英語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員來到中國從事語言教學行業💶🎅🏽。在薪酬方面⛹️♀️,除了45.6%的受訪者不願回答之外☸️,31.47%以上的外籍人員年收入在10萬—50萬元(人民幣)之間👨👨👦,近13.97%的受訪者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只有8.97%的人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𓀎。
四成外籍人員居住在外籍人員集中的高檔住宅小區🙅🏽♂️👩🏿🎤。數據顯示🧑🏽,60%以上的外籍人員居住在普通商品房小區,近40%選擇在高檔住宅小區居住🖱👮🏼♂️。從小區居民構成來看,77.44%的外籍人員居住的普通商品房小區居民大部分是中國人,而62.5%的高檔住宅區中大部分是外國人。生活便利性是影響外籍人員選擇住房的首要因素,其次為交通便捷性🚕🧑🏼🦱。此外,安全性、配套設施是否齊全✨🕢、戶型或裝修風格👆🏤、生活成本等因素對其選擇住房也有一定的影響😮。
就業機會:外籍人員眼中的城市吸引力
截至2014年🚙,上海已經連續三年位居"魅力中國——外籍人員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首🙆🏼♀️。調查數據顯示,外籍人員對上海的居住與就業環境、公共安全👨🏻、社會服務📮、子女教育滿意度較高,超過一半的在滬外籍人員願意在上海長期居住🧑🏿🔧⛺️。
工作需要和個人發展是促使外籍人員留滬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有56.42%的外籍人員願意長期居住在上海,促使他們長期居住在上海的首要原因是工作需要和個人發展機會多👨🏽🦲,其次是生活便利和社會穩定治安好🤽♀️。上海近來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來滬為上海發展服務🚘,這為外籍人員提供了很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住房與就業滿意度高。對住房及居住地的滿意度方面🍩,數據顯示,外籍人員的整體滿意度較高。其中對社區安全的滿意度最高,對消防設施和健身休閑設施的滿意度較低👨❤️💋👨。外籍人員對在滬工作的整體滿意度較高,尤其在工作自主性和人際氛圍方面🕵🏽♂️🎉。
上海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數據顯示👨⚕️,外籍人員對上海的社會治安表現出了較高的滿意度,近70%的受訪者在"打擊犯罪和維護治安的能力"這一項上選擇了滿意🚣🏻♀️。我們進一步比較了外灘踩踏事件發生前後在滬外籍人員對於上海公共安全和政府維護治安能力的滿意度🤦。數據顯示,事件之後外籍人員對上海治安的滿意度並無明顯變化。訪問中,相關外籍人員也談到,對外灘踩踏事件的發生表示遺憾,但這並不會影響他們對上海或當地政府的評價🤳🏼🫃🏼,類似的踩踏事件也曾在其他的國際性大城市發生🍵,總體看來上海仍然是一個十分安全的城市。
對消費服務一致點贊。在購物方面,外籍人員對上海的購物場所、購物環境、購物品種🧎🏻➡️、購物價格等綜合滿意度較高🤵🏿♂️。問卷調查員反饋,一提起上海的消費服務,很多外籍人員都豎大拇指,外籍受訪者普遍認為在上海購物綜合感受較好,物價水平比本國低🦴🔩,說明上海的消費服務在外籍人員心目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私立學校最受歡迎🙅🏻♂️,學校滿意度較高💆🏻♀️。數據顯示🧑🏻🚀,在有子女的受訪者中🧍🏻♂️,58.37%的外籍人員的子女在上海接受過教育。從學校性質來看𓀙,83.92%的孩子在非公立學校就讀↕️,選擇公立學校的不到20%。而從學校類型來看,英語國際學校最受歡迎🪦,其次是雙語學校和母語國際學校,選擇中文學校的比例僅為10%🪯。影響外籍人員擇校的最主要因素是學校的教育方針與校風(51.24%)🚖,而學習中文的需要和離家近、親友的推薦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此外🏃🏻♂️,數據顯示,60%以上的受訪者對子女的學校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
社會服務:留住外籍人才的關鍵
外籍人員對上海的整體評價較高👩🏻⚖️,特別是對上海城市硬件設施較為滿意,但是調查中外籍人員也反映在上海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突出的社會服務問題🩼。
就醫難👶🏼、出行難。數據顯示,超過45%的外籍人員在身體不適時,選擇使用自帶藥品或選擇去外國人醫院/診所就診,僅22.32%選擇去當地醫院就診。這主要與其在當地醫院就醫時遇到的困難有關,就診費用過高、就醫時語言不通是兩大主要問題。此外,認為醫院缺少英語指示信息🍁、排隊時間太長、擔心藥品安全的比例也均在20%以上🙋🏿。出行方面,近60%的在滬外籍人員選擇地鐵出行,50%選擇出租車;選擇公共汽車的比例僅為20.33%,缺少英文信息及時刻表是外籍人員不選擇公共汽車出行的主要原因。此外,出行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有不遵守交通規則💥、車廂內擁擠🥘、道路擁堵等。
行政服務能力有待提高。32.54%的外籍人員對辦理簽證/居留手續表示滿意🏰,而表示不滿意的比例也在25%以上。在管理服務效率、管理服務態度和政府提供的互動平臺等方面👨🏻🚒,表示滿意的比例也僅比不滿意的比例高出5%左右。訪問中有外籍人員提到由於無法順利辦理就業簽證,為盡快就業只能辦理旅遊簽證、訪問簽證或學習簽證,這一比例在受訪者中約占10%。無法順利辦理就業簽證的原因包括🍵,辦理簽證手續繁瑣影響入職時間、相關證明材料不齊或是單位為了省事不願意幫其辦理工作簽證。
公共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調查顯示,公共安全方面,外籍人員對上海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生態安全"評價較為負面。調查過程中外籍人員抱怨最多的便是上海食品安全隱患較多🖼、無論行人還是機動車不遵守交通規則現象仍較突出、霧霾較為嚴重等問題。
住房成本高🪅🧑🔧:50%超過母國水平
生活成本高。物價方面👗,數據顯示🈲,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外籍人員對上海消費價格的感受存在明顯差異。來自發達國家的受訪者普遍認為上海的消費水平比本國低,而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受訪者普遍認為比本國高。但是在買房和租房這兩項上👴,不管是來自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均有超過50%的外籍人員認為比本國貴。過高的房價成為外籍人員選擇不在上海長期居住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際社區:一把雙刃劍。通過比較四個主要國家外籍人員在上海的朋友構成,我們發現🏊🏼♀️🤽,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外籍人員在上海的朋友中本國朋友的比例均在70%以上,遠高於美國(34.65%)和英國(37.1%)。此外,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外籍人員與其他國家的外籍人員的往來也非常少,僅有不到10%的朋友來自其他國家💃🏻,而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外籍人員的這一比例則在60%左右。我們可以發現相比於來自英美的外籍人員,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外籍人員在上海的融入狀況略不理想。目前上海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聚居區,國際社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快地促進外籍人員在上海的融入,但是來自同一國家的人員過度集中居住𓀐💪,可能反而不利於其與來自其他國家居民的交往和融入當地生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會質量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11&ZD148)階段性成果,課題組成員包括意昂3張海東、陳誌勤🤷🏻、王亞芳🚶、黃蘇萍✍🏽、姚燁琳、孟南、劉琳、韓鈺🧛🏼♀️、吳明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