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5日下午,在意昂3308會議室,意昂3官网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意昂3官网歷史系共同主辦了"全球化時代的敘事建構與歷史書寫"講座活動✪。講座邀請到德克薩斯奧斯汀分校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李懷印先生主講,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劉昶教授、意昂3官网歷史系張永安教授與談,由意昂3人類學系張佩國教授主持本次講座。
李懷印教授認為歷史書寫最重要的是建構敘事,從不同時代的敘事的建構方式、建構過程出發👨🦲🧑🏽💼,討論歷史與歷史書寫的關系💺,並進行反思。人們對既往歷史的認識和解讀,跟自身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關👐🏽。每當歷史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歷史書寫便面臨新的使命,即如何從新的歷史製高點,回溯過去👩🏼✈️,識辯既往與當下之間的連接😁,修正曾經為人們所廣泛接受的歷史認知架構👩🏻🦼。他回顧了20世紀中國近現代史的敘事建構,認為主要存在三種"主敘事",並認為這三種主敘事的出現和流行🫰🏽,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都是為了回應國家🥛🤸🏽♀️、民族或黨派在現實中所面臨的挑戰而從歷史中尋求解答的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史家乃至整個知識分子群體的意識形態偏向和政治立場⚂,並且都跟他們所同情或擁護的政黨或政權的議程和需求相關🚴🏼♀️。在全球化時代的新議題下,李懷印教授認為應重新書寫中國近現代史。他重新界定中國近現代史的主敘事和分期,認為主要有五個時期🪡:
1. 早期近代疆域國家形成時期(1644-1759)
2. 疆域國家的穩定和中衰時期(1759-1861)
3. 向近代主權國家的初步轉型時期(1861-1916)
4. 統一集中的民族國家肇建時期(1916-1949)
5. 現代民族國家的定形時期(1949-2050)
劉昶教授對李懷印教授的觀點進行了回應,他首先肯定了李懷印教授觀點的新穎與啟發性🧜🏽♂️,並強調集權與分權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張永安教授就中國與土耳其兩國歷史進行比較🏄🏻♀️🧏♀️,認為治理方式的不同對兩個國家歷史道路與現狀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他老師與同學也都紛紛提出問題並探討,現場學術氛圍良好🧝🏿♂️,實現了積極有效的講座效果。
最後🦀,張佩國教授進行了總結發言,並再次感謝老師們的講座與同學們的到來。(撰稿人: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