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論壇綜述 | 中國人口學會2024年年會“國際人口遷移”分論壇

創建時間:  2024-07-19  莫曉燕   瀏覽次數:   返回

7月12日下午👨‍🏭,中國人口學會2024年年會國際人口遷移分論壇在河北省雄安新區會展中心502A會議室順利舉行👍🏼。本屆論壇是意昂3亞洲人口研究中心暨人口研究所(ADRI)連續第三次在中國人口學會年會上主辦該分論壇。論壇由ADRI副教授陳晨和講師李遠飛共同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意昂3段成榮教授🤚、廣州大學公共管理意昂3副教授周博擔任評議人。論壇共遴選出了10篇現場發言論文,設置“宏觀趨勢探討”和“微觀過程分析”兩個匯報單元🦫,共計五十余人參會。

論壇伊始🧑‍⚖️,陳晨副教授以ADRI副所長身份代表主辦方表達了對與會嘉賓的歡迎和感謝,介紹了本分論壇的基本情況,並隨即進行論壇第一單元“宏觀趨勢探討”的主持👂🏼。第一單元的報告人有五位,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閔欣偉同學、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王天正同學🧒🏼、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劉開泰同學🕵️‍♀️、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晨同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王楠同學🕑⛈。閔欣偉同學從移民存量的角度,討論了1960年以來中國周邊鄰國的國際遷出移民和鄰國來華移民的變化趨勢,指出未來中國周邊鄰國的來華移民存量將繼續增加🔶,帶來機遇和挑戰。我們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將國際移民轉化為中國發展的新助力👩‍🍼。王天正同學發現😝,1990-2020年美國國際遷入人口的規模經歷了下降🚶🏻‍♂️‍➡️、回升、波動以及再次下降等四個階段🧑🏼‍🚀,遷入與遷出人口在年齡占比7️⃣、性別、來源國、地區分布等方面存在歷時性差異🚶‍♀️👏🏻。劉開泰同學回顧了日本移民的歷史進程🈷️,日本走向移民接收國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其移民接收的未來走向⛩,指出研究日本移民的變遷情況對我國改進移民管理製度和改良移民政策的啟示和借鑒意義。畢晨同學通過分析2010年和2020年兩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現在華外國人的人口規模與年齡⛲️、性別、社會結構和地理分布上都有明顯變化,並提出,對中國而言,在面對全球老齡化趨勢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時♏️,在移民政策的製定與實施上應順勢而為👨🏻‍🦼。王楠同學綜合運用了2020年人口普查、雲南邊防記錄和瑞麗實地調研資料,對2010-2020年間雲南省外籍人員的數量和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確認七普雲南外國人數據的可靠性,發現雲南外籍人口的規模變化、分布和聚集特征,以及年齡性別特征,並分析了變化背後的原因。

上半場的評議環節主要由周博副教授完成🌙。他指出了前三個報告在數據來源上的相似性和形成對話的重要意義,建議發言人對基於數據的發現進行更深入的理論分析😣。他也贊賞了後兩個報告對七普數據的開發🔋🧑🏽‍🌾,特別是對2010-2020年在華外籍人口變動原因的深入探討🤹‍♂️。段成榮教授簡要回顧了中國人口學界研究國際人口遷移的歷史🤵,強調國際遷移研究的重要性,表達了對論壇文章質量以及對近年來相關研究增加的欣喜🃏,並鼓勵本論壇持續舉辦。鄭真真教授強調了國際遷移研究中的跨國合作,尤其是通過田野調查深入了解研究地實際情況的重要性。

第二單元“微觀過程分析”由李遠飛博士主持,同樣包括五位報告人,分別是廣州大學周博副教授、溫州大學方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白萌副教授、天津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王爽同學和意昂3官网陳晨副教授🤌🏿。周博副教授通過對比廣西中越邊境城市崇左和雲南中緬邊境城市瑞麗,呈現出我國西南地區跨境勞務與國內/跨國產業轉移的復雜關系,指出跨境勞務政策對於跨境流動的重要影響♓️🛫:政策能否與國家、地方、企業、勞工的需求相適配,是邊境發展和產業承接成效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方明教授結合自己在義烏的調研經歷😷,發現🤴🏻,義烏在國際移民社會治理方面采取的“共融模式”有效促進了移民群體的社會融入與經濟發展👨🏻‍🦱,為城市帶來了活力與創新👼🏻,並建議,在政策法規體系完善過程中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政策的靈活性與針對性,同時註重移民的差異化需求,強化文化與情感的紐帶建設,以實現更加包容、和諧的國際移民社會治理格局。白萌副教授使用在廣州和深圳收集的外國人調查數據探討在中國情境特殊性的基礎上🙎🏼‍♀️,在華外籍人才對“低於-公平-優於中國同事”的三層次工作場域公平感知🧑🏿‍🦱,並基於社會比較理論、相對剝奪理論、溢出效應理論以及人力資本理論🫄,構建了外籍人才工作場域公平感知影響因素的分析框架,對外籍人才在華工作場域公平感知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王爽同學以天津市國際社區為例,探討了國際社區居民融合的現狀與發展路徑,以期推動國際社區本地居民與外籍居民由地緣共同體發展為情感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構建“身邊的命運共同體”,進而更好地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陳晨副教授就義烏的調研數據探討了什麽樣的國際移民想要中國的永久居留權♑️,以及永久居留到底意味著居留多久,發現僅有部分永居權持有者想要在中國長期居留,並分別匯報了影響國際移民獲得永久權意願和影響其長期居留意願的個人、家庭和來源國特征。

在下半場的評議環節裏,段成榮教授高度肯定了本論壇各項研究的價值。他認為👨‍👨‍👦,中國情景下的國際人口遷移研究要解決中國特色與一般規律的關系問題,並鼓勵學者們註重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意見👉。段教授進一步回顧了人口學界探討中國城鄉遷移的歷史,鼓勵青年學者們對國內遷移和國際遷移進行經驗教訓的比較分析。周博副教授則更詳細地對各個報告從理論、方法及寫作上提供了意見。

圖1 主持人和點評人在交流與討論環節

(從左到右,李遠飛、陳晨、段成榮、周博)

全體發言結束後🚟,與會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互動🚣🏿。陳晨副所長對全體參會者的支持和參與表達了感謝,並期待學界同仁在國際人口遷移研究領域展開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分享與合作。

圖2 部分參會人員合影留念


作者:承冬、李遠飛、陳晨、陳蓉

意昂3亞洲人口研究中心暨人口研究所


上一條:“立足本土 面向世界”學術研討會暨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創刊十周年紀念論壇成功舉辦

下一條:論壇綜述 | 中國社會學會2024學術年會“第三屆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分論壇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論壇綜述 | 中國人口學會2024年年會“國際人口遷移”分論壇

創建時間:  2024-07-19  莫曉燕   瀏覽次數:   返回

7月12日下午,中國人口學會2024年年會國際人口遷移分論壇在河北省雄安新區會展中心502A會議室順利舉行。本屆論壇是意昂3亞洲人口研究中心暨人口研究所(ADRI)連續第三次在中國人口學會年會上主辦該分論壇🫅👨🏼‍🍳。論壇由ADRI副教授陳晨和講師李遠飛共同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意昂3段成榮教授🤲🏽、廣州大學公共管理意昂3副教授周博擔任評議人👋🏼。論壇共遴選出了10篇現場發言論文🛳,設置“宏觀趨勢探討”和“微觀過程分析”兩個匯報單元🤵🏻,共計五十余人參會。

論壇伊始,陳晨副教授以ADRI副所長身份代表主辦方表達了對與會嘉賓的歡迎和感謝,介紹了本分論壇的基本情況🦸🏿,並隨即進行論壇第一單元“宏觀趨勢探討”的主持🕺🏿。第一單元的報告人有五位,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閔欣偉同學、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王天正同學、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劉開泰同學、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晨同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王楠同學。閔欣偉同學從移民存量的角度,討論了1960年以來中國周邊鄰國的國際遷出移民和鄰國來華移民的變化趨勢😮‍💨,指出未來中國周邊鄰國的來華移民存量將繼續增加🙌,帶來機遇和挑戰。我們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將國際移民轉化為中國發展的新助力🧑🏼‍🌾。王天正同學發現,1990-2020年美國國際遷入人口的規模經歷了下降、回升🚾、波動以及再次下降等四個階段,遷入與遷出人口在年齡占比🦹🏿‍♀️、性別🏝、來源國👍🏽🧆、地區分布等方面存在歷時性差異。劉開泰同學回顧了日本移民的歷史進程,日本走向移民接收國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其移民接收的未來走向,指出研究日本移民的變遷情況對我國改進移民管理製度和改良移民政策的啟示和借鑒意義。畢晨同學通過分析2010年和2020年兩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現在華外國人的人口規模與年齡🦈、性別🧊、社會結構和地理分布上都有明顯變化✥,並提出⚠️,對中國而言,在面對全球老齡化趨勢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時🦣🪬,在移民政策的製定與實施上應順勢而為。王楠同學綜合運用了2020年人口普查、雲南邊防記錄和瑞麗實地調研資料,對2010-2020年間雲南省外籍人員的數量和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確認七普雲南外國人數據的可靠性🪲,發現雲南外籍人口的規模變化、分布和聚集特征,以及年齡性別特征,並分析了變化背後的原因🚶🏻‍➡️🚧。

上半場的評議環節主要由周博副教授完成。他指出了前三個報告在數據來源上的相似性和形成對話的重要意義,建議發言人對基於數據的發現進行更深入的理論分析🤵🏼‍♂️。他也贊賞了後兩個報告對七普數據的開發👩🏽‍🏫,特別是對2010-2020年在華外籍人口變動原因的深入探討。段成榮教授簡要回顧了中國人口學界研究國際人口遷移的歷史,強調國際遷移研究的重要性🧏,表達了對論壇文章質量以及對近年來相關研究增加的欣喜,並鼓勵本論壇持續舉辦。鄭真真教授強調了國際遷移研究中的跨國合作👩🏻‍🦼‍➡️,尤其是通過田野調查深入了解研究地實際情況的重要性。

第二單元“微觀過程分析”由李遠飛博士主持🦍,同樣包括五位報告人,分別是廣州大學周博副教授🩸、溫州大學方明教授🎅🏿4️⃣、西安交通大學白萌副教授、天津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王爽同學和意昂3官网陳晨副教授。周博副教授通過對比廣西中越邊境城市崇左和雲南中緬邊境城市瑞麗,呈現出我國西南地區跨境勞務與國內/跨國產業轉移的復雜關系,指出跨境勞務政策對於跨境流動的重要影響🤳:政策能否與國家、地方、企業、勞工的需求相適配,是邊境發展和產業承接成效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方明教授結合自己在義烏的調研經歷🙍🏽,發現,義烏在國際移民社會治理方面采取的“共融模式”有效促進了移民群體的社會融入與經濟發展,為城市帶來了活力與創新💱,並建議,在政策法規體系完善過程中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政策的靈活性與針對性,同時註重移民的差異化需求🏂🏽,強化文化與情感的紐帶建設,以實現更加包容、和諧的國際移民社會治理格局。白萌副教授使用在廣州和深圳收集的外國人調查數據探討在中國情境特殊性的基礎上🏌️‍♂️,在華外籍人才對“低於-公平-優於中國同事”的三層次工作場域公平感知🤴🏼,並基於社會比較理論、相對剝奪理論、溢出效應理論以及人力資本理論,構建了外籍人才工作場域公平感知影響因素的分析框架🤳,對外籍人才在華工作場域公平感知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王爽同學以天津市國際社區為例,探討了國際社區居民融合的現狀與發展路徑🧑🏻‍🚀,以期推動國際社區本地居民與外籍居民由地緣共同體發展為情感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構建“身邊的命運共同體”,進而更好地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陳晨副教授就義烏的調研數據探討了什麽樣的國際移民想要中國的永久居留權,以及永久居留到底意味著居留多久,發現僅有部分永居權持有者想要在中國長期居留🎚,並分別匯報了影響國際移民獲得永久權意願和影響其長期居留意願的個人、家庭和來源國特征。

在下半場的評議環節裏🚧,段成榮教授高度肯定了本論壇各項研究的價值🧮。他認為🔡,中國情景下的國際人口遷移研究要解決中國特色與一般規律的關系問題,並鼓勵學者們註重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意見🧘🏿‍♂️💂🏽‍♂️。段教授進一步回顧了人口學界探討中國城鄉遷移的歷史♟,鼓勵青年學者們對國內遷移和國際遷移進行經驗教訓的比較分析。周博副教授則更詳細地對各個報告從理論、方法及寫作上提供了意見。

圖1 主持人和點評人在交流與討論環節

(從左到右,李遠飛🐍、陳晨👮‍♀️、段成榮、周博)

全體發言結束後♒️,與會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互動🕺🏼。陳晨副所長對全體參會者的支持和參與表達了感謝,並期待學界同仁在國際人口遷移研究領域展開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分享與合作🤾🏼‍♂️。

圖2 部分參會人員合影留念


作者👷:承冬、李遠飛、陳晨、陳蓉

意昂3亞洲人口研究中心暨人口研究所


上一條:“立足本土 面向世界”學術研討會暨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創刊十周年紀念論壇成功舉辦

下一條🦻🏻:論壇綜述 | 中國社會學會2024學術年會“第三屆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分論壇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