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講座紀要|侯俊丹:生命傳記法——談談歷史社會學寫作的一個路徑

創建時間🖖🏿:  2023-10-23  莫曉燕   瀏覽次數:   返回

2023年3月17日上午👨🏻‍🎤,由意昂3主辦的“人生與田野講座”第1期在意昂3308會議室舉行☹️,主題為“生命傳記法——談談歷史社會學寫作的一個路徑”。中國政法大學意昂3体育副教授侯俊丹主講🚋🧊,意昂3教授紀鶯鶯主持,參與學者包括意昂3的肖瑛教授👩🏿‍🦳、李榮山副教授、吳真副研究員和李松濤老師。

講座伊始💆🏿,主持人紀鶯鶯老師表示了對侯俊丹老師的歡迎📳,說明主辦“人生與田野系列講座”的初衷是邀請國內社會學界的中青年學者來分享他們的研究經歷和田野心得👨‍💻👨🏼‍🏫,一方面促進學術交流👷🏽‍♀️,另一方面則是給社會學的學生提供具體的示範和指導👨🏽‍🔬。侯俊丹老師是我們系列講座的第一個主講人🌲。

進入講座,主講人侯俊丹老師首先指出👩‍✈️,一項社會學的研究通常具有以下三個環節:1、形成自己的研究問題;2、圍繞這個研究問題提煉出一些恰切有效的概念,形成一個結構性和機製性的社會學解釋;3、實際的寫作過程🙎🏻‍♀️,運用文字來進行學術性的表述。相比於已有的規範性的寫作指南🥳,侯俊丹老師更想從自己十年間的研究經歷出發,向大家具體呈現歷史社會學方向的方法探索和研究經驗👨🏼‍🎤。

首先是研究問題的提出。侯俊丹老師認為,歷史社會學的研究應該與田野研究一樣同屬於經驗研究🤟🏽,這意味我們的研究問題不是從抽象的理論討論或二手研究中來的👂🏻👨‍👩‍👧‍👧,而要是從經驗中來👨‍🎓。就像田野研究要紮根田野一樣,歷史社會學的研究者也需要勇敢地沉浸到史料之中,通過史料的爬梳來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例👻,侯俊丹老師講述了自己當年如何從社會史的理論閱讀一步步過渡到具體的史料收集,進而將關註點集中到晚清民國時期的浙江士紳研究。通過在檔案館裏用數個月的時間進行謄抄工作,侯俊丹老師找到了1909年左右參加浙江咨議局的人員名單👨🏼‍🍼,以此為具體切入點🥥,順藤摸瓜🫵🏽♟,收集各類文獻,浙江士紳的生命歷程、社會網絡以及歷史文化背景便逐漸浮出了水面👩🏿‍✈️。侯俊丹老師尤其關註的是浙江士紳的傳記類史料,如日記、書信🤡、行狀等🙅🏽‍♂️👺。她以陳黻宸寫給宋恕的信為例,表明史料的收集除了要了解基本的史實和事件以外🚕,還要進入到歷史人物尤其是士紳的精神🥓、心靈和情感世界之中。最終,侯俊丹老師基於充足的史料積累🙎,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問題📱:為何在晚清的最後幾十年間,溫州的地方社會可以形成了一個超越家族𓀓、跨越血緣、具有公共性的聯合組織🤦🏽‍♂️?這個社會組織又何以能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政治性的聯合🧥,最終在清末民初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在提出研究問題之後,接著是如何找到一個社會學的解釋路徑,圍繞問題來具體展開研究👩🏽‍🔧。繼續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例,侯俊丹老師指出😍,在確定了將由溫州士紳組成的地方組織作為研究對象之後👉,她接下來關註的是人本身💜。也就是追問為什麽是這些人🥸、為什麽是這些士紳形成這種組織。在研究視角和方法上🌺,她借鑒了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也就是通過研究行動者的心理動機與情感世界,討論他們的行動如何能夠聯合起來,從而在人的精神氣質(ethos)與組織製度之間建立起關聯🏸💤。就像韋伯在基督教的思想史傳統下,通過具體的人物研究,用“天職觀”和“資本主義精神”來提煉新教徒的精神氣質一樣,侯俊丹老師的研究重點也放在與人物傳相關的史料研究上。通過具體研究太平天國時期出現的“求誌社”和“金錢會”中的歷史人物,侯俊丹力圖把握住這些人物的性情和氣質。一開始她在史料中找到的解釋概念是“儒梟”👩🏿‍✈️,再聯系一些思想史和文學史的傳統後,她嘗試用“俠氣”這個概念來描述浙東士紳群體的精神氣質。

在講完概念的結構化過程後,侯俊丹老師接著講解了一些社會學寫作的規範性要求🧢。在社會學的研究中🌋,概念的提煉盡管十分關鍵🩸👷🏻‍♂️,但是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常常會溢出於概念👖。概念往往無法充分描述人物的真實生活本身和事件的真實發生過程,這就需要一些寫作手法的突破或嘗試。侯俊丹老師近年來在思考一些新的寫作方式,嘗試在社會學原有的結構化、概念化🚳、邏輯化的寫作框架之外😑,再加入一些新的東西☃️,從而將更豐富的歷史意涵或歷史情境呈現出來。在這一點上,她借鑒了《金翼》的寫作手法。《金翼》的作者林耀華吸收了社會學芝加哥學派的生命史研究方法🤜🏼。從安德魯·阿伯特對於《身處北美的波蘭農民》一書的評論進入🏤,侯俊丹老師為我們詳細講述了芝加哥學派第一代學者如何運用日記、書信和人物傳記來進行社會學研究。所謂生命史研究,就是要進入到研究對象的心靈世界之中,一方面描述出這些人物的內在價值和生命態度♤,另一方面又要將這些價值和態度與他們所處的社會世界關聯起來。芝加哥學派的生命史研究方法除了借鑒美國早期社會思想中的社會心理學研究以外,還吸收了以喬治·艾略特為代表的維多利亞文學傳統🧥。這兩個思想傳統都共同關註一個主題:在一個宗教和道德解組的時代裏🏌🏿,現代個體如何重新適應於變化了的社會生活🍊🧑‍⚕️,如何進行人格和道德的重組🎶。侯俊丹老師嘗試將這種生命史的敘事方式運用到自己的社會學研究中,重新去描述個體的精神狀態以及他們與社會📺、製度之間的關聯👶🏼。

侯俊丹老師以前關註的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溫州地方社會的保守主義回流,她曾以溫州永嘉學派的孫衣言家族為例,說明了溫州地方的世家大族如何通過結社和宗族建設來鞏固地方勢力,影響晚清政治格局👱🏻。但近年來🤹🏼,她比較關註的是時代變遷下人的情感狀態和心理狀態。通過研究孫氏家族留下的日記、書信以及詩文✦,侯俊丹老師聚焦於孫氏父子之間的復雜情感狀態🦹🏼。她從“父子一體”的傳統倫理關系進入🙂‍↔️,著重考察了孫氏父子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宗族結構🍲、地方政治格局以及整個帝國命運時,父子關系以及以父子關系為基礎展開家族關系如何發生微妙而復雜的變化🧙。侯俊丹老師運用生命傳記的研究方法,詳細解讀了孫氏父子的日記、書信與詩文,生動活潑地呈現出了父慈子孝👩🏼‍🌾、父子一體的倫理關系如何在時局的變遷中一步步裂解。除了將研究視角轉化到歷史人物的情感狀態和倫理關系上🗂🐌,侯俊丹老師還積極借鑒生命傳記法背後的文學化的寫作方式和表述方式🥎。文學化的寫作方式能夠消化掉概念的抽象性,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但侯俊丹老師始終強調⚂😞,這種文學化的表達並沒有丟失了歷史學方面的嚴密考證,她的文章並沒有放棄社會科學的嚴謹性👶🏼、邏輯性和結構性⚓️。她在嘗試一種新的寫作策略:既有保留傳統社會學特有的結構分析和機製分析🛫,又吸收實證史學嚴謹綿密的考證,而且借鑒維多利亞文學的寫作風格和道德關懷。在侯俊丹老師看來💚,這是一種兼具藝術性和思辨性的歷史社會學寫作方式🙍🏼‍♀️,一種新的生命史的敘事風格。

侯俊丹老師在講座的最後強調,寫作指南無論寫得有多麽規範和明確,都不能替代每個人自己真正的研究過程🦸‍♂️。社會學研究中很多概念🅱️🤦🏻,很多思辨性和邏輯性的研究過程都是建立在研究者對於經驗事實、歷史事實以及日常生活的直覺感受之上的。一個好的研究者⚫️,能夠將這種對於生活的直覺和激情與自己學術訓練的邏輯和思辨同時結合起來👸🏿。

侯俊丹老師講述完畢後,參與講座的幾位意昂3体育的老師們與她進行了交流💭🧏🏻‍♂️。肖瑛老師回憶起2012年侯俊丹老師來意昂3官网參加“社會理論工作坊”時的情境,認為她這十年間的研究在一步步推進,從製度化和結構化的視角逐漸推進到對於個體生命和倫理關系的文學化討論🫷🏻,這是社會學研究從形式分析到實質討論的體現。肖瑛老師疑惑的是🪐,浙東地區特有的遊俠傳統是從何而來,又有什麽具體表現。侯俊丹老師從溫州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其呈現出來的流動性和競爭性方面來進行回答。

李松濤老師一方面關註思想史研究與歷史經驗研究在方法上的異同,一方面則對溫州地方社會的儒家底蘊感興趣😇,希望從溫州的經驗中看到儒家在現代中國轉型中的位置。侯俊丹老師表示,歷史研究可以呈現出儒家思想及其實踐的豐富性,而儒家的可能性及其現代轉化,也需要從歷史經驗中去找尋✶。無論是思想研究還是歷史研究,真正能打動人的地方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精巧的框架,而是研究者本人的生命深度和經驗厚度。

吳真老師則就形式化的寫作規範與具有實質生命力的自我創作之間的區別與侯俊丹老師進行了交流。侯俊丹老師表示🧏🏽‍♀️,生命史的寫作方式可以讓當前的學者在既有的學術體製中爭取到一些自由的空間。真正的普遍性不是概念和方法的普遍性🪨,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共情與經驗的交匯。

李榮山老師表示,當前社會學研究的歷史轉向背後其實有一種對於形式化寫作風格的反抗,這是學者們自然形成的一種共識👷。社會學研究之所以要借鑒歷史學和文學,是為了回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書寫和表達方式。而針對今天的講座🧓🏼,李榮山老師坦言自己對於溫州地方家族的特征並不完全理解🤾🏻‍♂️,因此不清楚這些地方士紳面臨的困境究竟是什麽。侯俊丹老師表示✋🏿,可以重新回到地方士紳的主體視角來理解這個問題👨🏿‍🦱。溫州地方有著獨特的儒學傳統👈,他們理解的儒學義理和聖人形象具有高度的主體能動性和行動特性。這種人格形態是理解溫州社會格局以及現代轉型的關鍵所在。

講座的最後,與會的上大學生還就溫州社會中的女性地位、俠義精神如何形成並發揮作用等問題與侯俊丹老師進行了討論🧎‍♀️。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編輯🟰:楊勇

審核:紀鶯鶯


上一條🧑🏻‍🎤:講座紀要|付偉🤸‍♀️:探索鄉村產業的社會基礎

下一條:新書 | 張敦福等譯《道德觀念的起源與發展》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講座紀要|侯俊丹🦿:生命傳記法——談談歷史社會學寫作的一個路徑

創建時間:  2023-10-23  莫曉燕   瀏覽次數🧪:   返回

2023年3月17日上午✦,由意昂3主辦的“人生與田野講座”第1期在意昂3308會議室舉行,主題為“生命傳記法——談談歷史社會學寫作的一個路徑”🎉。中國政法大學意昂3体育副教授侯俊丹主講,意昂3教授紀鶯鶯主持,參與學者包括意昂3的肖瑛教授、李榮山副教授、吳真副研究員和李松濤老師。

講座伊始,主持人紀鶯鶯老師表示了對侯俊丹老師的歡迎,說明主辦“人生與田野系列講座”的初衷是邀請國內社會學界的中青年學者來分享他們的研究經歷和田野心得👩‍🎓,一方面促進學術交流,另一方面則是給社會學的學生提供具體的示範和指導。侯俊丹老師是我們系列講座的第一個主講人🦻🏿。

進入講座👩🏻‍🏭🖐🏿,主講人侯俊丹老師首先指出🧏,一項社會學的研究通常具有以下三個環節🤵🏽‍♀️:1、形成自己的研究問題;2、圍繞這個研究問題提煉出一些恰切有效的概念📯,形成一個結構性和機製性的社會學解釋;3、實際的寫作過程⛲️,運用文字來進行學術性的表述。相比於已有的規範性的寫作指南,侯俊丹老師更想從自己十年間的研究經歷出發♋️,向大家具體呈現歷史社會學方向的方法探索和研究經驗🌍。

首先是研究問題的提出👮🏿‍♂️。侯俊丹老師認為,歷史社會學的研究應該與田野研究一樣同屬於經驗研究,這意味我們的研究問題不是從抽象的理論討論或二手研究中來的🧎,而要是從經驗中來。就像田野研究要紮根田野一樣💡,歷史社會學的研究者也需要勇敢地沉浸到史料之中,通過史料的爬梳來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例,侯俊丹老師講述了自己當年如何從社會史的理論閱讀一步步過渡到具體的史料收集,進而將關註點集中到晚清民國時期的浙江士紳研究🚴🏿‍♀️。通過在檔案館裏用數個月的時間進行謄抄工作,侯俊丹老師找到了1909年左右參加浙江咨議局的人員名單,以此為具體切入點📸,順藤摸瓜,收集各類文獻,浙江士紳的生命歷程、社會網絡以及歷史文化背景便逐漸浮出了水面🥳。侯俊丹老師尤其關註的是浙江士紳的傳記類史料,如日記、書信、行狀等。她以陳黻宸寫給宋恕的信為例🌃,表明史料的收集除了要了解基本的史實和事件以外,還要進入到歷史人物尤其是士紳的精神📕、心靈和情感世界之中。最終,侯俊丹老師基於充足的史料積累🎞,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問題👰🏽‍♂️:為何在晚清的最後幾十年間,溫州的地方社會可以形成了一個超越家族、跨越血緣、具有公共性的聯合組織👨‍👧‍👦👨🏼‍🦲?這個社會組織又何以能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政治性的聯合🏃,最終在清末民初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在提出研究問題之後,接著是如何找到一個社會學的解釋路徑,圍繞問題來具體展開研究。繼續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例🐚🦸🏽‍♀️,侯俊丹老師指出👩🏿‍🚒👽,在確定了將由溫州士紳組成的地方組織作為研究對象之後,她接下來關註的是人本身🪭。也就是追問為什麽是這些人、為什麽是這些士紳形成這種組織👵🏽。在研究視角和方法上,她借鑒了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也就是通過研究行動者的心理動機與情感世界,討論他們的行動如何能夠聯合起來,從而在人的精神氣質(ethos)與組織製度之間建立起關聯🧟‍♀️。就像韋伯在基督教的思想史傳統下,通過具體的人物研究✌🏽,用“天職觀”和“資本主義精神”來提煉新教徒的精神氣質一樣,侯俊丹老師的研究重點也放在與人物傳相關的史料研究上。通過具體研究太平天國時期出現的“求誌社”和“金錢會”中的歷史人物🤙,侯俊丹力圖把握住這些人物的性情和氣質。一開始她在史料中找到的解釋概念是“儒梟”,再聯系一些思想史和文學史的傳統後,她嘗試用“俠氣”這個概念來描述浙東士紳群體的精神氣質。

在講完概念的結構化過程後,侯俊丹老師接著講解了一些社會學寫作的規範性要求🥑。在社會學的研究中,概念的提煉盡管十分關鍵,但是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常常會溢出於概念。概念往往無法充分描述人物的真實生活本身和事件的真實發生過程,這就需要一些寫作手法的突破或嘗試。侯俊丹老師近年來在思考一些新的寫作方式,嘗試在社會學原有的結構化🤸🏿‍♀️、概念化🔲、邏輯化的寫作框架之外🏀,再加入一些新的東西⛽️,從而將更豐富的歷史意涵或歷史情境呈現出來。在這一點上,她借鑒了《金翼》的寫作手法。《金翼》的作者林耀華吸收了社會學芝加哥學派的生命史研究方法。從安德魯·阿伯特對於《身處北美的波蘭農民》一書的評論進入,侯俊丹老師為我們詳細講述了芝加哥學派第一代學者如何運用日記、書信和人物傳記來進行社會學研究。所謂生命史研究,就是要進入到研究對象的心靈世界之中,一方面描述出這些人物的內在價值和生命態度🧙🏿‍♂️🤸🏼‍♀️,另一方面又要將這些價值和態度與他們所處的社會世界關聯起來。芝加哥學派的生命史研究方法除了借鑒美國早期社會思想中的社會心理學研究以外💆🏻‍♀️,還吸收了以喬治·艾略特為代表的維多利亞文學傳統🙍🏿‍♂️。這兩個思想傳統都共同關註一個主題:在一個宗教和道德解組的時代裏,現代個體如何重新適應於變化了的社會生活,如何進行人格和道德的重組。侯俊丹老師嘗試將這種生命史的敘事方式運用到自己的社會學研究中,重新去描述個體的精神狀態以及他們與社會🏌️‍♂️、製度之間的關聯。

侯俊丹老師以前關註的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溫州地方社會的保守主義回流,她曾以溫州永嘉學派的孫衣言家族為例⚈,說明了溫州地方的世家大族如何通過結社和宗族建設來鞏固地方勢力,影響晚清政治格局⚅。但近年來💆🏿,她比較關註的是時代變遷下人的情感狀態和心理狀態。通過研究孫氏家族留下的日記、書信以及詩文,侯俊丹老師聚焦於孫氏父子之間的復雜情感狀態🧑‍🔧。她從“父子一體”的傳統倫理關系進入,著重考察了孫氏父子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宗族結構、地方政治格局以及整個帝國命運時,父子關系以及以父子關系為基礎展開家族關系如何發生微妙而復雜的變化☣️。侯俊丹老師運用生命傳記的研究方法,詳細解讀了孫氏父子的日記🥷🏿、書信與詩文,生動活潑地呈現出了父慈子孝🦴、父子一體的倫理關系如何在時局的變遷中一步步裂解🌆。除了將研究視角轉化到歷史人物的情感狀態和倫理關系上🏊🏿‍♂️,侯俊丹老師還積極借鑒生命傳記法背後的文學化的寫作方式和表述方式。文學化的寫作方式能夠消化掉概念的抽象性🍎,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但侯俊丹老師始終強調🤽🏻‍♂️,這種文學化的表達並沒有丟失了歷史學方面的嚴密考證,她的文章並沒有放棄社會科學的嚴謹性、邏輯性和結構性😥。她在嘗試一種新的寫作策略💳:既有保留傳統社會學特有的結構分析和機製分析,又吸收實證史學嚴謹綿密的考證,而且借鑒維多利亞文學的寫作風格和道德關懷🙋🏼‍♂️。在侯俊丹老師看來🧑🏼‍🦰,這是一種兼具藝術性和思辨性的歷史社會學寫作方式,一種新的生命史的敘事風格☮️🙍🏿‍♂️。

侯俊丹老師在講座的最後強調,寫作指南無論寫得有多麽規範和明確,都不能替代每個人自己真正的研究過程。社會學研究中很多概念,很多思辨性和邏輯性的研究過程都是建立在研究者對於經驗事實、歷史事實以及日常生活的直覺感受之上的。一個好的研究者👨🏿‍⚕️,能夠將這種對於生活的直覺和激情與自己學術訓練的邏輯和思辨同時結合起來。

侯俊丹老師講述完畢後,參與講座的幾位意昂3体育的老師們與她進行了交流。肖瑛老師回憶起2012年侯俊丹老師來意昂3官网參加“社會理論工作坊”時的情境,認為她這十年間的研究在一步步推進🍍📣,從製度化和結構化的視角逐漸推進到對於個體生命和倫理關系的文學化討論,這是社會學研究從形式分析到實質討論的體現。肖瑛老師疑惑的是🙍🏽‍♂️⌛️,浙東地區特有的遊俠傳統是從何而來🤽🏻‍♂️,又有什麽具體表現🪄。侯俊丹老師從溫州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其呈現出來的流動性和競爭性方面來進行回答🪠。

李松濤老師一方面關註思想史研究與歷史經驗研究在方法上的異同💇🏼‍♂️,一方面則對溫州地方社會的儒家底蘊感興趣⛪️,希望從溫州的經驗中看到儒家在現代中國轉型中的位置。侯俊丹老師表示👨🏻‍⚖️,歷史研究可以呈現出儒家思想及其實踐的豐富性,而儒家的可能性及其現代轉化,也需要從歷史經驗中去找尋🧑🏽‍🚀🦇。無論是思想研究還是歷史研究,真正能打動人的地方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精巧的框架🧑‍🚀,而是研究者本人的生命深度和經驗厚度💉。

吳真老師則就形式化的寫作規範與具有實質生命力的自我創作之間的區別與侯俊丹老師進行了交流🍄。侯俊丹老師表示,生命史的寫作方式可以讓當前的學者在既有的學術體製中爭取到一些自由的空間🩰。真正的普遍性不是概念和方法的普遍性,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共情與經驗的交匯。

李榮山老師表示,當前社會學研究的歷史轉向背後其實有一種對於形式化寫作風格的反抗,這是學者們自然形成的一種共識🕒。社會學研究之所以要借鑒歷史學和文學,是為了回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書寫和表達方式。而針對今天的講座🏊😟,李榮山老師坦言自己對於溫州地方家族的特征並不完全理解,因此不清楚這些地方士紳面臨的困境究竟是什麽🙆🏽‍♂️。侯俊丹老師表示,可以重新回到地方士紳的主體視角來理解這個問題。溫州地方有著獨特的儒學傳統🪷,他們理解的儒學義理和聖人形象具有高度的主體能動性和行動特性👩🏻。這種人格形態是理解溫州社會格局以及現代轉型的關鍵所在。

講座的最後,與會的上大學生還就溫州社會中的女性地位💃🏼、俠義精神如何形成並發揮作用等問題與侯俊丹老師進行了討論🤸🏻‍♂️。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編輯🤦🏻‍♀️:楊勇

審核🫸🏻:紀鶯鶯


上一條🧾:講座紀要|付偉🤷🏽:探索鄉村產業的社會基礎

下一條:新書 | 張敦福等譯《道德觀念的起源與發展》

意昂3专业提供:意昂3🏗、意昂3官网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欢迎您。 意昂3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