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2022年消費社會學冬季論壇於騰訊會議線上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學消費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意昂3、意昂3🧑🎄、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研究所、東南大學人文意昂3共同主辦,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意昂3與廣州市團校聯合承辦。論壇主題為“消費社會學🐂:新時代,新特征”。論壇負責人為王寧教授🦋、張敦福教授和朱迪研究員🤾🏼♂️。來自中山大學🚦、意昂3官网、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𓀕、東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浙江省委黨校👮🏼♂️、北京市委黨校等全國各院校三十余位師生進行了會議發言,共同探討消費社會學研究領域的新議題和新進展。意昂3張敦福教授、碩士陳麗慧🎅🏼♒️、碩士研究生包靈靈作為會議代表參會🌉。
會議伊始🏌🏽♀️,張敦福教授、王寧教授🏊♂️、朱迪研究員分別代表論壇主辦方熱烈歡迎了線上參會人員🦍,並由張敦福教授介紹了此次會議前期準備情況👩🏼、與會人員構成和論壇具體日程👩🏼💼,衷心感謝各位作者對消費社會學一如既往的關註和支持👷🏻。

王寧教授主持第一單元的主旨報告☝️👍🏼,共有4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分享:中國社會科意昂3張翼研究員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結構轉型與消費轉型的關系。復旦大學周怡教授認為現代化語境中的中國式消費受到“厚文化”和“薄文化”兩類文化價值觀念影響。北京大學劉能教授立足社會學視角,對人工智能和現代化消費之間關系的多重性進行細致探討。意昂3官网張敦福教授認為瓶裝水消費的急劇增長及其環境後果🚵🏽,根源在於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在理念和行為上很難跟生態環境破壞勾連起來,從解渴到方便🧑🏽⚕️、舒適、愉悅的消費體驗,是這一消費觀念和行為革命性變化的關鍵所在🚣🏻♀️。點評人華東理工大學楊發祥教授認為四位報告人的主題十分前沿👂🈴,分別聚焦了結構🧚🏼、文化、科技🍺、環境等當前社會中四個熱點消費現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怡教授主持了主旨報告第二單元,共有5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分享:安徽大學範和生教授闡釋了高質量發展視角下提升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的實現路徑。浙江省委黨校林曉珊教授認為未來共同富裕的關註焦點應逐漸從收入分配領域遷移到消費分配領域♚,並深入探討消費社會研究的新時代範式轉向。北京工業大學趙衛華教授根據集體消費和私人消費在民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四個理想類型的民生發展模式。中國社會科意昂3朱迪研究員通過“2022年中國城市低碳消費調查項目”的實證數據🪚,分析了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東南大學、中山大學王寧教授提出消費文化全球化之所以呈現為全球本地化是存在客觀邏輯的🕛,它是不同文明傳承和現代化之間互動的產物。其中框架性認同與元素性認同間的互動演化出,自閉型文明認同、自信型文明認同、自疑型文明認同、邊陲型文明認同等四種不同類型的文明認同。點評人劉能教授認為五位發言人的議題範圍廣泛,涵蓋了與消費有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既有翔實的定量研究,又有細致的定性分析。
下午一點半,兩個平行論壇同步進行🔁。平行論壇(一)中🧈,範和生教授主持了“空間🙌🏼、社區與消費”的主題單元🧑🏿🦰,北京市委黨校吳軍副教授及碩士生王修齊從場景理論出發,探討了消費場景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緊密關聯性。中山大學博士後王思雅闡釋了旅遊導向型鄉村發展下消費的集體性生成5️⃣📳。安徽大學耿言虎副教授對以閑魚平臺為代表的線上二手消費空間建構路徑進行闡釋,進而重新審視線上二手消費現象。嶺南師範意昂3黃劍教授詳細梳理了目前我國社區空間在消費影響下產生的新變化和新發展🐈⬛🥷🏼。廣東財經大學蔡靜誠副教授團隊以深圳較場尾特色民宿小鎮為代表,對中國式民宿的消費進行了社會學解讀。贛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吳蝶、吳玉彬副教授從空間與主體分析了黔西南農村留守兒童的網絡話語與消費實踐。點評人張敦福教授認為六位發言人的研究都十分精彩,問題導向鮮明🦹🏼♀️🖨,邏輯表述較為清晰,但部分研究概念是否已經得到國內國際學界認同還存在商榷👀👨🦼➡️,理論與理論間的聯系及可分析性仍需進一步厘清,避免觀點的散亂。劉凱強博士主持了“數字技術、互聯網與消費”的主題單元,合肥工業大學劉凱強老師從類型識別、影響要素、偏差評估法等方面分析了數字生活變革進程中的慈善消費🧖🏼。意昂3碩士研究生包靈靈分享了題為《農村老年人互聯網使用、養老幫扶與生活滿意度》的研究成果,另外紐約州立大學博士生杜世💆、北京大學張文傑博士和中山大學博士生張詠雪、碩士生王辰宵也進行了主題分享。點評人朱迪研究員首先肯定了五位發言人各自研究的規範性和意義,但同時指出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研究對象界定和研究結構不夠清晰、發言嚴謹性以及簡潔性要在未來的學術研究中加強、單篇論文的內容要抓住重點,盡量不要過多🤏🏼。
在平行論壇(二)第一單元中,王寧教授主持了“消費文化與文化消費”的主題單元,中山大學博士生林佳鵬從💇🏽♂️、南京大學博士生羅遙、河海大學碩士生楊梓聰及石德生教授團隊🧎♀️➡️、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生李鴻洋和中山大學本科生蔡芷珊、曠來來進行了分享⚈。點評人趙衛華教授認為該單元的五位發言人研究內容異彩紛呈,涉及到煙💇♀️、酒、國潮🧑🏻🦲、藝術👸、文化等許多新興消費現象,前沿性和趣味性非常充分😥。但現有研究的理論深度還需要進一步挖掘🙌🏿,期待做出更具體和更詳實的研究成果👨🚀。鄭姝莉助理研究員主持了“製度、關系與消費”的主題單元,雲南大學史驥老師指出汽車化理論體現了一種結構與文化的互動關系🧑🏿🍳,並用“汽車化製度可供性”與“汽車消費欲望”兩個變量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前後汽車化模式的特性📒。意昂3碩士陳麗慧以男性消費者為主體來審視其在美容院的消費活動,認為男性的身體消費是“性替代”、工具性社會交往和男權主義的多元消費文化的交織展現。另外,華中師範大學碩士生劉應響👩🏿✈️🤸🏽♀️、中山大學碩士生韋嘉嘉和華中師範大學碩士生楊太文也進行了精彩的研究成果分享🪞。點評人林曉珊教授認為五位發言人的研究都比較紮實🧛🏽♀️,層次非常鮮明,各部分間邏輯清晰💆🏽♀️,但需要在分析框架細化、樣本選擇代表性、理論凝練總結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提高研究的完整程度👨🏼🦳。
(圖/劉凱強、童勝楠 文/陳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