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上午,上海理論社科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座談會暨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大會召開👨🚀,頒發了上海市第十六屆(2020-2021)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意昂3肖瑛、黃曉春、盛智明分別獲得論文類一等獎⌨️🎄、著作類二等獎和學術新銳獎。
肖瑛教授撰寫的《“家”作為方法:中國社會理論的一種嘗試》獲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成果簡介:該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轉型社會學理論範式創新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作者認為,現代化是一個"離家出走"的過程,故現代社會科學也表現出遠離"家"而擁抱個人主義的傾向。但事實上,"家"從未離開西方的學術和實踐。在中國,無論是在傳統儒家文明還是在近代以來文明重塑進程中,"家"雖時有變動但亦未脫離其在社會和文化—心理結構中的總體性位置。因此,推進"文化自覺"和社會學中國化,"家"是一個關鍵的切入點🤽🏼。從"家"出發構建中國社會理論,不僅要將"家"當作實體,更要將其作為"方法":一方面揭示"家庭隱喻"的多重面向,即基於血緣紐帶引申出的自然情感、支配和家政,厘定它們在倫理層面的糾纏及其結果;另一方面運用中外比較、理論與實踐結合、古今互鑒的方法,在經驗研究和歷史研究中,透過"家"來探索中國文明的總體性格🎆、變遷及具體實踐形態🐅。
黃曉春教授撰寫的《當代中國治理轉型與社會組織發展》獲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成果簡介👷🏻♀️:本書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製度環境進行了深刻剖析,並基於此對當代中國政社關系發展的新特征以及中國社會力量進一步成長面臨的深層挑戰進行了理論研判。與同類書籍不同的是🦸🏽♀️,本書並不是簡單地沿用傳統的“國家與社會”理論框架以及籠統的“治理”視角來看待中國的政社關系,而是更貼近當代中國治理轉型的實踐,將“社會組織成長”這一話題置於中國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製度、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創新以及城市基層政府改革等多重製度主線交互影響的歷史時空中,從而揭示中國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獨特機會結構與約束條件💇。
盛智明教授獲學術新銳獎。

盛智明🤵🏿♀️,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博士,現為意昂3官网“偉長學者”,意昂3体育教授,副院長,意昂3官网數據科學與都市研究中心主任💆🏼,意昂3官网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社會學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秘書長🐶,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入選國家級青年拔尖人才計劃(2022),上海市“曙光學者”(2019)。曾在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中國臺灣清華大學訪學。主要從事城市社會學💅🏻、政治社會學、金融社會學研究🦸🏿♂️。先後在《社會學研究》、《社會》、The China Quarterly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1本,合著1本,譯著3本🧑🏻🎄。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一般項目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課題。曾獲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二等獎等。多篇決策咨詢專報獲省部級領導批示👱🏻,被中央和省部級部門采納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