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7月11日下午1點30分,由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意昂3承辦的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分論壇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意昂3B249教室如期舉行𓀜。本次論壇共收到參會論文17篇,其中8位作者獲邀作大會發言。
本論壇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為嘉賓致辭和主題發言🧛🏿,由意昂3張海東教授主持。論壇負責人🚴🏼♀️、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意昂3官网副校長李友梅教授首先致辭🤷🏻♂️🛟,對與會專家的光臨表示歡迎。中國社會科意昂3副院長李培林教授在致辭中表達了對在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研究領域中加強多學科交流的希望。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意昂3文軍教授對上海城市社會治理的重點問題做了介紹。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劉世定教授做主題發言,發言題目為“社會學研究如何引入空間因素”,重點在五方面領域介紹了將空間因素引入城市社會學研究的可能性。
第二單元有四位發言人⚜️,分別是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意昂3的王星副教授🚻🤏、北京社會科意昂3城市所的宋梅副研究員🎈、沈陽師範大學意昂3体育的王慶明副教授和意昂3的仇立平教授。王星副教授的發言題目是“
國家、工廠體製與空間營造🧼:外出農民工城市居住選擇的社會學分析”👨🦲。基於社會調查數據,他分析了不同因素對於農民工城市居住選擇的影
響,並建議在製定住房政策時🦸🏽,關註其主體性、提升其可行能力遠比改善其居住質量更為重要。宋梅副研究員的論文“特大城市的綜合治理體系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分析了北京社會治理所面臨的各種城市問題,認為應從城市的內在機理出發,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改善交通管理方式、開發有效利用的居民和住宅、切實解決北京的“城市病”問題✷。王慶明副教授以“城市治理轉型與基層權力重組:街道辦改革的沈陽模式”為題,介紹、分析了2013年以來沈陽市對於基層治理體製改革的探索👩🏼🏫,並進而討論了國家治理的合法性與有效性。仇立平教授的發言是“
上海社會階層結構轉型及其對城市社會治理的啟示”👨🏻🦽,他以上海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社會調查數據為基礎5️⃣,分析了上海社會階層結構的特點,並針對這些特點提出了城市社會治理的思路🪕,認為上海城市的社會治理應該是政府主導下的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即在城市中心城區逐步發展以社會組織為主,單位💇🏻、社區協同治理;上海郊區在由政府引導,社會組織指導下,逐步形成底層社區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治理模式🗻。意昂3金橋副教授對四位代表的發言分別進行了點評📳。
第三單元由意昂3劉玉照教授主持。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意昂3管兵博士的發言題目是“政府向誰購買服務:以上海市為例”,他以上海市政府購買服務為案例,分析了政府購買服務對於傳統的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影響,認為政府的這些取向可以從一個側面透視出國家社會關系的傳統或者新模式。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學系馮猛博士以“特大城市弱勢居民群體的社區需求與公共服務狀況調查”為題發言⛅️,他結合上海浦東
12
個街鎮弱勢居民的實地調查數據,提出了老年人、殘疾人、貧困群體等弱勢居民群體不同需求的特征,應根據需求類型建立不同服務主體與居民社區需求之間的匹配。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意昂3的楊君博士的發言題目是“社會再組織化與服務型社區治理:基於整體性治理視角”,他的論文分析了當前城市社區的不同特征🙍🏽♂️,提出消解社區治理碎片化的政策思路💔。意昂3的羅敏聞同學的發言是“社會組織中國家權力的運作”🌽⚙️,以上海“新家園”社會組織為例,描述了國家權力在社會組織不同發展運作階段的體現🧑🏼🍼,並指出此種社會組織的發展路徑或許會帶來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新形態。北京社會科意昂3城市所齊心研究員、意昂3肖瑛教授對以上四位的發言分別做了點評🥦。
第四單元為“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各試驗基地工作推進情況的交流🤽🏼♀️。試驗基地的建設以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社區🧎➡️、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基礎👸,旨在推動科研的深入與成果的有效轉化,促進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體製機製創新。意昂3金橋副教授代表上海寶山區試驗基地,意昂3湯艷文副教授代表上海寶山羅店試驗基地分別做交流發言。贛州師範意昂3鄭慶傑副教授專門介紹了其在古鎮文化保護方面的基地建設經驗,意昂3劉玉照教授對上海市其他基地的情況做了簡單介紹。
總體而言,每位發言與點評的學者都做了認真的準備,與會學者積極提問🩰、熱烈交流。大家各抒己見🙅🏼♂️,圍繞當今特大城市社會治理中的關鍵問題從理論🤵🏿♂️、實踐不同層面展開討論🤽🏼♂️。本論壇於下午
6
點多正式結束🎃,獲得了圓滿成功。(金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