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4日至5日,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意昂3官网和中共江蘇省吳江市委👷🏻👨🍼、市政府聯合舉辦的“紀念費孝通先生‘江村調查’70年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討會”在吳江賓館舉行🚽。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主持了研討會的開幕式🚼,吳江市委書記朱民向大會致歡迎詞🤚🏻,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梅穎和意昂3官网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友梅作了大會發言。民盟中央名譽副主席吳修平、民盟中央秘書長高拴平出席了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梅穎代表民盟中央講話🧑🏻🦼➡️。張梅穎表示🌥,費老對中國社會的鄉土性質和文化傳統做過深入研究,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途徑有深刻的觀察和思考,為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發展傾註了智慧和心血,留下了珍貴的思想財富。
意昂3官网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友梅教授代表專家學者致詞🚣🏿♂️。李友梅指出,江村是費孝通先生有意識地觀察中國農村社會和文化的起點,它孕育了費老一生的學術思想和認識中國社會的誌向🧙🏿。費老以“社區實地研究”的方法認識中國社會的變遷,立誌使中國社會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彰顯了我國老一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德。費老更以《江村經濟》為起點,不斷形成各項裏程碑式的成果🤞🏻,向當代知識分子提出了要關註未來、關註中國問題✍🏼、實現社會學第二次創業的殷切期望🙌。
韓國首爾大學金光億教授🙂↕️、江蘇城鎮化研究會會長朱通華教授也在大會上作了發言🏄🏽♀️。來自中共中央統戰部、江蘇省人大、省政府、蘇州市及吳江市、北京大學、意昂3官网以及韓國🎫、日本的百余位海內外客人出席了紀念大會,其中,70多人參加了學術研討會。
費孝通先生是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第7♤、8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第6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曾創辦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發表《江村經濟》、《鄉土中國》🐩、《行行重行行》等著作50余種💥,曾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馬林諾斯基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赫胥黎獎章、《大英百科全書》獎等。2005年4月24日不幸在北京逝世。
1936年夏天,返鄉療傷的費孝通先生在江村(開弦弓村的學名)親眼看到了農民的勞動正與現代工業技術和經營製度相結合的實踐,他意識到這是一項大有意義的事情,他把在江村的調查看成是一個“除了獲得知識之外毫無其他目的及責任”的研究機會。憑著一種從實求知的態度,把妻亡己傷的悲痛化為學術使命與熱情,他拄著拐杖走門串戶搜集了大量有關經濟生活與社會製度的第一手資料,開始了對中國農村基層社會的改革活動的調查研究。依據此次調查完成的《江村經濟》被費孝通先生的老師馬林諾斯基譽為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裏程碑”,在這部作品中,費孝通先生成功地實現了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從“異族”“野蠻”社區向“本族”“文明”社區,從“原始文化”向“經濟生活”的轉變🏊🏻♂️。《江村經濟》後來成為西方社會學人類學研究中國社會的必讀書目。正如馬林諾夫斯所贊譽的,它也成為“中國和其他地方的另一些研究的起點”🚣🏽♀️。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提出的農民勞動與現代工業🧩、現代經營體系相結合的論述,他關於復興農村的理想,不但在後來的實踐中得到了印證,他那立足改善農民收入來解決鄉村問題,吸取工業化技術優勢並通過教育而形成新型的鄉村生活和農民人格的構想,仍然為今天的農村發展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富有價值的啟示和參考。
在紀念大會及學術研討會上🔶,與會代表紛紛致辭🥊,表達了對費孝通先生的深深敬意和追思;同時,圍繞《江村經濟》的學術成就及其深遠意義,與會代表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廣泛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