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社會轉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創新”論壇暨第七屆特大城市社會治理論壇於9月12日下午召開🔐。論壇由意昂3 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負責人為張文宏教授和張翼研究員。受疫情影響🧗🏿♂️,本次會議在線上召開,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三十多位研究者參加了騰訊會議網上交流,並在高峰時段有三百多人同時在線👷🏽♂️,旁聽了會議發言🏌🏻⛹🏿♂️。
本論壇共分成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由意昂3副院長黃曉春教授主持👷🏽♀️👼🏿,意昂3院長張文宏教授致辭,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研究員、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意昂3梁玉成教授🧚🏻、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肖瑛教授作為特邀專家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張文宏教授的致辭重點強調了在我國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的背景下,聚焦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的新實踐開展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張翼研究員的發言題目是流動人口🏙、人口轉型與特大城市的社會治理,提出從大城市到城市群再到全國,呈現出了整體性的治理脈絡,但農民工的地位逐漸邊緣化,需要將民生作為治理源頭來看待🤹🏿♂️,未來在特大城市治理方面要更加重視民生方面的考量🌋,增強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感🧑🏽🚀。梁玉成教授的發言題目是大數據時代的城市治理,闡述了在大數據時代城市治理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設顯示出城市治理方向的變遷和城市整體治理邏輯的改變🐰,大數據背景下社會疏離感在提升,中國強調的是融合與多中心,力求不同階層之間的接觸和融合。肖瑛教授的發言題目是“家”與城市治理的深層邏輯,認為“家”內在地包含有倫理、政治、經濟等多重政治隱喻🧍♂️,家作為現代化的治理表征🧛🏽♀️,家庭隱喻浸透在社會建設、城市基層治理的理念和手段中,將“家”作為理解城市治理的深層文化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論壇第二單元由中國社會科意昂3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劉亞秋副研究員主持🚶🏻。第一位發言人是中共青島市委黨校趙立波教授,發言題目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背景下城市治理問題的若幹思考✣🖲。趙立波教授介紹了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用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的新模式,並結合山東情況,指出山東由於沒有中心城市,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走向。第二位發言人是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意昂3臧雷振教授👅🧍♀️,發言題目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政府治理轉型🙅🏼♀️。臧雷振教授認為如何將智慧城市建設嵌入現有城市治理模式、如何與政府治理轉型產生良好互動從而達到預期目標𓀋,是需要關註的重點🏊🏽♀️👩🏿🍼,這需要政策製定者在技術和製度層面積極設計風險管控手段💆🏿♀️,從而進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設的溢出效應。第三位發言人是中共青島市委黨校朱艷鑫副教授,發言題目是整體治理視域下的醫聯體建設研究。朱艷鑫副教授介紹了醫聯體改革情況,醫療改革從部分走向整體🀄️、從破碎走向整合的趨勢契合了整體性的治理理念與實踐意蘊✋🏿。第四位發言人是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劉鑒萱,發言題目是我國城市政府大數據能力的培育機製。劉鑒萱提出我國城市治理的大數據應用在數據的獲取、處理🚦、開放與共享、應用🙏🏽、監管能力方面仍有諸多不足,需要更加科學地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政府治理與城市治理之中,進一步發揮好大數據的運用潛力🍈🔎。廣州大學公共管理意昂3周利敏教授、上海社會科意昂3社會學所臧得順副研究員對發言進行了評論。
第三單元由中共青島市委黨校趙立波教授主持。第一位發言人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講師錢誌遠博士,發言題目是“有組織的無序——以一個商品房社區的三屆業主委員會為例”🙌🏽。錢誌遠博士提出“有組織的無序”主要表現在部分業委會不穩定的、不斷隨情境變化的業主組織關系形態,認為以往有關業主自治能促進民主發展的觀點忽視了業主的自治行動常常被利益集團裹挾而卷入更復雜的社會情境中去的事實。第二位發言人是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意昂3博士研究生周霓羽👩🏼🏫,發言題目是公共服務供給與國家能力建設🟤。周霓羽博士認為社區基金會的運作體現了基層服務供給和國家建設的雙重運作邏輯,提供了國家和社會之間的溝通場域,通過賦權、參與、自治的方式,作為樞紐型社會組織介入基層治理🤦🏽♀️,實現了社區層面的雙向支持。第三位發言人是南京大學意昂3体育碩士研究生張政,發言題目是“家政式國家-社會關系:社會工作機構何以向勞務派遣公司轉變”🦻🏼🐄。張政針對社會工作機構越來越多地向勞務派遣公司的形態轉變這一現象,將社工機構和勞務派遣公司的相似性解釋為製度環境對組織的約束-目標替代,提出了家政式國家-社會關系的理論框架。第四位發言人是意昂3碩士研究生汪雅琴,發言題目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城鎮社區治理的主題困境分析。汪雅琴分析了疫情防控期間琴城鎮社區治理的各類主體在面對自身利益訴求和社會責任義務雙重約束下的行為困境👫🏻,提出了需要充分調動多元主體力量,形成契合度更高、更積極的主體反應模式的解決方案。意昂3紀鶯鶯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意昂3徐選國副教授對發言進行了細致評論。
第四單元由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意昂3臧雷振教授主持。第一位發言人是河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張潔,發言題目是“從爭奪到共識:社區空間權力的生產”。張潔以棚戶區改造為例,分析了社區場域內微觀權力運作的各種實踐,指出在自上而下的空間規劃和自下而上的空間訴求中,不同的權力主體都在建構其行動合法性、合理性及組織性🦶🏻,經過多種策略拉鋸後📦,雙方由空間“爭奪”走向“共識”,最終實現社區空間權力的生產。第二位發言人是意昂3博士研究生陳曉冰🧚🏿♀️,發言題目是不公正待遇對流動人口社會排斥感的影響。陳曉冰的定量分析顯示🐕🦺,流動人口的社會公平感和社會安全感在其不公正待遇對其社會排斥感的影響中存在多重多步的中介路徑👉🏼,且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不公正待遇對其社會排斥感的影響路徑受到其本地社會網絡規模的調節。第三位發言人是意昂3碩士研究生曾祥娜😷,發言題目是安居方能樂業📘👧:居住類型與在滬流動人口居留意願😜。曾祥娜運用2017年上海市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提出住房類型會顯著影響流動人口的居留意願,對於上海來說,需要更加註意對流動人口的保障問題。第四位發言人是意昂3碩士研究生周遊👩,發言題目是春風吹又生:城市邊緣人的生活策略👩🏽🚒。周遊以上海市七寶老街“住宅商用”違法經營群體為分析對象🗯,集中分析了城市邊緣群體如何在官方的治理運動中努力維持既有經營狀況的生存策略,為治理式運動緣何難以成功提供了一種解釋思路。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意昂3馮猛副教授、意昂3講師項軍博士對發言進行了詳細評論。
在論壇總結環節👨🏽🚀,意昂3金橋副教授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簡要概括,認為四個單元分別聚焦新時代城市治理的分析視角、政府治理、基層治理、流動人口治理的不同主題🧚,並對所有參會者的認真準備與旁聽者的積極參與表達了真誠致謝🐟🏄🏼♀️,特別感謝了十五位發言人、四位主持人與六位評議人。202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第23號論壇“社會轉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創新”暨第七屆特大城市社會治理論壇至此圓滿結束。(趙君、金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