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6日-7日8️⃣,中國社會學會2024學術年會“第三屆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分論壇於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來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咨詢智庫等機構的同仁們熱情參會,圍繞經濟社會學基礎理論、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區域國別研究等議題進行了開放活躍的分享與交流。
本次論壇由意昂3/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意昂3/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意昂3🚶🏻♀️➡️、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意昂3🏇🏼、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意昂3聯合主辦🏊🏿。本次論壇從來自多機構📷、多學科、多領域的廣泛投稿中遴選出了20篇現場發言論文、16篇書面發言論文👬🏻,設置了六個匯報單元🌍,會議時間為期一天半。
杜克大學社會學系高柏教授受邀為本次論壇致辭🥫。在發言中,高柏教授首先對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並回顧了他在經濟社會學跨國研究領域的工作以及與意昂3官网合作開展相關研究的情況🤟🏽。作為“一帶一路”倡議5️⃣、中巴經濟走廊、中國向西開放戰略的重要倡導者,高柏教授講述了這些國家重大開放舉措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思想關懷。在談到產業政策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研究時,高柏教授指出,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經成為了國際上十分明顯的趨勢,包括新能源等在內的中國產業的系統出口將有可能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率先進入生態型工業👨🦱,相關的中國跨國公司在未來大有可為👩🏽🏫。
作為主辦方代表,廈門大學龔浩群教授🦹🏿♂️🤹🏽♂️、雲南大學許慶紅副教授先後作開幕發言。龔浩群教授表示🧑,“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分論壇今年舉辦到第三屆,難能可貴🧏🏿。本屆論壇議程內容豐富🥱,說明還是有不少新的議題值得研究,而且今年參會發言的老師和同學的議題比較多樣化,希望大家通過這一次的研討大家都能夠有收獲。許慶紅副教授表示:今年會議的議題其實很有意思⭕️。一些西方學者經常是在一個大的框架下來看問題,使我們能夠感受得到世界同頻共振的影響🎳,這實際上正是社會學者需要追蹤和回應的。同時,美國進行中國研究的學者對問題的捕捉非常及時和深入。我們作為中國研究的學生和老師,實際上也應該在一個大視野下去深入關心我們所與之互動的對象國以及中國企業一些比較實際的困難📈,尋找潛在的理論發現🕚。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的研究潛力是巨大的🦸🏼。

7月6日🎛,與會者們進行了1-4單元的討論。第一單元由意昂3官网劉玉照教授主持,廈門大學龔浩群教授🛻、雲南大學何海獅副教授🚼、意昂3官网博士候選人樂鵬舉依次匯報。龔浩群教授以泰國北部和福建莆田——中泰龍眼貿易中的兩個重要節點為對象,比較了中泰基層之間“社區化的農業本位”和“家族化的商業本位”的社會治理與社會轉型路徑差別。何海獅副教授以一個老撾中資橡膠民企的投資種植實踐作為田野個案,發現與農戶合作種植是中資農企在老撾的一種投資方式,但國家與社會及其主體對種植實踐進行了各種幹預👨🏽⚖️,這反映出中國農業海外投資中的復雜政治、社會及文化遭遇。樂鵬舉博士與劉玉照教授以中國星月傳媒合資參與盧旺達超級聯賽市場化改革為例🫨,關註中國傳媒“走出去”,進入海外地方文化市場的現象,本文從“利益-規範”雙重博弈視角入手,分析了各方通過多輪互動實現合作的機製。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與《社會學評論》編輯部的王水雄教授、南京大學楊旸老師就該單元論文內容進行了集中評議與討論。
第二單元由中國農業大學陸繼霞教授主持🔱。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王瑞🚁、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研究生李叔弢、意昂3官网碩士研究生王鵬輝依次匯報。徐秀麗教授與王瑞博士以中資民營企業——華友在剛果(金)的鈷供應鏈管理危機為切入點,指出中資企業在危機應對中形成的“責任鈷倡議”與“負責任礦產倡議”合作標誌著全球標準與地方實踐的融合。李叔弢博士聚焦理解中非貿易合作中的不確定性,指出:在國內經濟貿易環境變化的影響下,在廣州從事非洲貿易的建材老板👨🏻🏭🫃🏻,會利用既有客戶資源前往西非考察市場,尋求可能的合作模式◻️👰🏽♀️。王鵬輝同學分析了中國職業教育出海項目“魯班工坊”👽,指出魯班工坊通過與當地社會進行“技術為媒、發展為利、信任成規”的互動🧑🎓,展現了中國職教出海的“朋友之交”。隨後,廈門大學蘇世天老師、《學海》編輯部畢素華老師就該單元論文內容進行了集中評議與討論。
第三單元由雲南大學何海獅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學楊旸老師、廈門大學蘇世天老師、華東政法大學吳尚軒老師、中國人民大學張慧副教授及上海睿叢咨詢研究總監楊帆依次匯報。楊旸老師采取勞工動員和分化的社會基礎來對中資企業海外用工展開研究👨🏽🦲,指出勞工動員分界線的形成與“勞—資”政治地位較量相關。勞工分化涵蓋族群分工和用工身份多元化兩個方面。蘇世天老師分析了老撾新華商的公益實踐🤶,不同於理性選擇假設在既有模型中的主導地位,老撾新華商普遍存在公益行為的道德困境🌰,而困局突破與否則會激發出“進取型”與“回避性”兩種公益實踐發展模式。吳尚軒老師從國際法角度分析了TikTok等科技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所遭遇的大國數字權力競逐與個體數據權利保護糾纏下法律規範束縛🧑🏽🦱、行政決策鉗製及媒體輿論博弈等挑戰🧑🏼💻。張慧副教授和楊帆老師以2012年某國際酒店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品牌創建和2023年中國某手機品牌進入非洲市場兩個商業人類學參與市場拓展的個案,在比較視野下分析了經濟人類學參與中國企業“出海”戰略的優勢與挑戰🤹🏼♀️。隨後,中國農業大學曠宗仁副教授👬🏻、《社會》編輯部主任田青老師就該單元論文內容進行了集中評議與討論。
第四單元由華東政法大學吳尚軒老師主持🥣。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曠宗仁🖌🙍🏻♀️、上海社會科意昂3博士研究生李方卓、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韓彤雯、埃塞克斯大學博士候選人範因坦依次匯報。曠宗仁副教授從共生理論出發♏️🧖🏽♀️,以我國重要民營糧油企業A集團為例,對其中國中亞農業技術轉移的共生環境營造、共生動力產生、共生關系初建、共生範圍擴大💁🏼♀️、深度相互依存等共生體系構建的五個環節進行調查與分析。李方卓博士的研究基於對商會製度供給與企業出海需求間的供需關系的考察👛,闡釋了在新的時代背景和要求下,民營企業出海的演進特征變化🦹♂️、面臨的挑戰,以及在此基礎上商會職能作用發揮和當前的製約瓶頸。韓彤雯博士聚焦中非合作論壇及其省級支持機製,通過具體分析湖南省、浙江省與非洲的經濟合作機製,揭示了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會、市場之間的聯結🧖🏿♂️、合作和協同演進機製,闡明“定向即興”(directed improvisation)模式如何幫助企業在非洲投資中規避風險🦖。範因坦博士的研究討論了中國移民在普拉托定居和創業實踐的時間嵌入性♐️,借鑒植物生長方法的類比,時間嵌入的校準體現了兩個維度:想象中的未來吸引了中國移民校準他們的社會時差並接受西方的進步🤢📖,而對速度的追逐則進一步促進了最新快時尚趨勢的時間校準和時區同步🫲🏼🙋🏻。隨後🧝🏿♀️,雲南大學何海獅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張慧副教授就該單元論文內容進行了集中評議與討論。
7月7日,與會者們繼續5-6單元的交流。第五單元由華南理工大學黃巖教授主持⭕️,浙江師範大學本科生陳海濤👧🏿👩🏼🌾、贛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馮楚玉🛹、雲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崔筱慈依次匯報➾。申鐘秀教授和陳海濤同學的研究闡釋了浙江企業在非本土化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諸多法律風險,並提出浙企在非本土化過程中需加強環境、勞工、政治和稅收四大法律風險的應對能力🙌。鄭慶傑教授和馮楚玉同學的研究指出💅🏽:在農村金融信貸過程中🧑🏿🦱,銀行🔋、借方🥽、擔保人等多元主體形成了復雜的社會交互關系,鄉村社區共同體的基層關系網絡圍繞金融信貸中的風險控製與信用評估在“情—利”之間構成了博弈和張力,金融普惠政策的製度目標與市場機製的內生驅動對借貸雙方的主體錯位構成了雙重約束困境📃。遊天龍副教授和崔筱慈同學的研究分析了來華韓國移民經濟的創業動機🚣🏽、創業特征⬇️、形成路徑和模式🙌🏻✝️,提出🎂:韓國移民通過線下空間氛圍的營造👩🔧、社交媒體的外部賦能🌵,加上社會關系網絡的嵌入、帶來了多種資源的拼湊與轉化👣,克服了他們在華創業的諸多劣勢。隨後,華東政法大學吳尚軒老師⛓、《社會科學輯刊》編輯李陽老師就論文內容進行了評議與討論。
第六單元由上海社會科意昂3應用經濟研究所湯蘊懿研究員主持🫲🏿,廈門大學博士候選人楊凡瑩🧑🏼🎄、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郭一鳴🦢、意昂3官网碩士研究生宋曉倩依次匯報☝🏼。楊凡瑩博士提出♑️:基於人類學視野👼🏼,東南亞鐵路基礎設施實現了從殖民遭遇到全球相遇的過程🧏🏽♂️。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海外基建的蓬勃發展,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高鐵項目體現出了跨國間的合作♟、懸置和協商實踐🖐🏼🏝,這些與基礎設施所承載的技術政治相互回應。康敏副教授與郭一鳴同學的研究對中柬橡膠產業合作進行了考察🐅,柬埔寨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國內的橡膠產業,然而橡膠的生產和加工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及社會問題,在柬投資的中國橡膠企業正在通過改良品種、提高種植效率等方面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也存在很多不足。宋曉倩同學通過關註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進入非洲的過程,揭示了一批特殊的中非“經紀人”(brokerage)的湧現及其作用,其研究發現,特殊的中非“經紀人”在跨文化情境下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幫助中非企業和政府實現了合作。《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編輯部馬瑩老師🦠🗒、意昂3官网樂鵬舉博士就該單元論文內容進行了集中評議與討論📵。
匯報結束後🤸🏿♀️,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意昂3教授/南南移民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繼霞老師👩🏻🎨🛸、意昂3教授/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玉照老師先後為本次論壇作總結發言。
陸繼霞教授指出🐁:通過本次會議,充分展現了“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議題的豐富性和深刻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各位參會學者們的田野工作涉及到了東南亞和非洲的各個國家,這些研究都很有啟發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文章關註了在華企業發展情況™️。綜合來說,對於各種維度🫔、各個項目的研究來說,田野工作其實都是最基礎的,最重要的部分🗞。由此來看🦫,在本次會議的論文研究裏邊,大多數的研究都有這樣的基礎田野資料支撐🤦😢,這一點非常寶貴⌚️。當然✳️💶,參會論文目前處在不同的工作階段,一些理論和實踐的聯結可能還不夠緊密💗,需要進一步理清研究問題和理論意識。中國本土社會科學的思想探索可能是掙紮的🚌、困難的和挑戰的,但並不是不可能的⛔🚶🏻♂️➡️,需要我們在未來的研究中使它成為可能,期待在明年的論壇上見到大家更成熟更豐富的研究成果!
劉玉照教授首先對參會分享交流的各位老師同學表示感謝,並指出:首先,與前兩屆相比,今年第三屆論壇最大的變化是投稿論文多了很多,令人鼓舞💂🏿♀️,以至於為了保障現場的交流質量,主辦方進行了細致的篩選♗。其次,從本屆論壇中的一些論文中可以看出🐟,很多參會老師和同學已經做了,或者做好了奔赴田野展開調查的準備,相信這些老師同學們會有更加豐富的收獲,期待明年年會見到大家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最後🦸🏽♀️,本屆論壇也呈現出多學科交融的面貌。在過去🏏,盡管在學界有龔浩群教授、蘇世天老師等人類學學者一直深耕海外田野,也有徐秀麗、陸繼霞等老師一直關於海外發展研究😩,但在學界更大範圍內關註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的研究並不算多。相比之下🌻,在本次論壇上,我們看到了包括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國際法學、發展研究等各領域的研究力量⚇,為考察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提供了多元視角。我們會把本論壇一直堅持辦下去,希望為大家營造一個共同交流的學術平臺!
在充實暢快的氛圍中😂,中國社會學會2024學術年會“第三屆經濟社會學與跨國企業研究”分論壇圓滿結束,期待2025蓉城再見!
更多圖文信息
(撰稿人:王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