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2022級社會學碩士生謝辰旻同學赴哈爾濱工程大學參加“第六屆傳播社會學”👵🏿、“產業與工作研究”以及“第十五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理論與實踐——新質生產力與沿海社會發展”分論壇🤹🏼,並在分論壇上作論文匯報。

謝辰旻對《基於語料庫話語的中國北極外交形象輿情分析及中國應對》一文在“第六屆傳播社會學”分論壇上做書面匯報。研究自建英美國家主流媒體對中國參與北極事務態度及看法的語料庫🧑🏻🦳,運用評價理論作為檢索標準進行統計,並對新聞話語內容以van Dijk的意識形態方陣為依據進行意識形態分析⚒。研究發現🛋,美國和英國對中國的北極參與持負面態度,意識形態趨同。美國密切關註、懷疑並敵視中國的北極參與;英國對中國的北極參與持負面態度,意識形態趨同於美國🤞🏽,但媒體相關評論數量不多;在此研究基礎上,本文就中國建立北極外交形象提出以下建議🙇🏿♀️:本國媒體在外宣中需細致闡明中國的政策;我國應積極塑造中國正面的北極外交形象。該研究對中國北極外交形象的域外傳播進行分析,對中國切實、有效開展北極外宣具有啟示作用。
謝辰旻對《北極海洋微塑料汙染管理研究》一文在“第十五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理論與實踐——新質生產力與沿海社會發展”分論壇上做口頭匯報。研究認為全球海洋微塑料汙染日趨嚴重,由於生態的脆弱性😰,北極更易受海洋微塑料汙染的威脅☑️。全球環境治理規製中缺乏針對海洋微塑料的規製🍿,更缺乏針對北極海洋微塑料汙染治理的規製。在北極地區,北極理事會尚未針對海洋微塑料出臺具有約束力的法律,北極國家也未出臺針對性的國內法律,彼此之間也缺乏雙邊及多邊協議開展實質性的北極海洋微塑料治理合作💅🏼🦻🏽。總體而言,北極海洋微塑料治理缺乏針對性規製🤱🏿,治理主體參與度不高📎,治理手段不豐富。製定治理規製💇🏼♀️、鼓勵各方廣泛參與各項治理行動💅🏼、開展規製製定和科學研究等在內的國際合作🐨🫖,是應對北極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的對策。中國海洋大學趙宗金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進行點評🧗🏼,對構件北極海洋微塑料汙染管理這一角度表示肯定,並且系統的梳理材料以及中國參與北極事務建議表示贊同,同時對論文提出一些修改建議,希望更加深入北極相關部門做更豐富的訪談。
謝辰旻對《何以保障非穩定勞動者權利——以網絡主播為例》一文在“產業與工作研究”分論壇上做書面匯報。研究聚焦依托平臺而生的非穩定就業🤤,但因其不確定性、流動性等特點,該群體的權利保障常常受到侵害。但是我們無從得知當從業者與公司發生糾紛時,他們的權益是否得到了有效保障以及保障程度如何。本研究以主播為案例,通過分析741份裁判文書🥷🏻,探討受到保護的非穩定就業工作者與未受到保護的非穩定就業工作者的不同情形👨🏽🎨。研究發現從業者簽訂勞動合同最能保障其權益,並且與公司簽訂合同(協議)時間不宜過長;在公司選擇上小型公司反映出更能保障他們的勞動權益。研究希望對即將從事非穩定就業以及正在從事的這一人群給予參考;進而推動非穩定就業更規範化😅、更好的發展🧚🏼♂️。同名文章《How Do Precarious Workers Protect Their Rights? A Case of Chinese Live Streamers》將在2024年8月13日在美國社會學年會論壇九:不穩定和脆弱的工人(Table 9. Precarious and Vulnerable Workers)進行匯報👩🏻⚖️。(謝辰旻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