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誌勤(女)副教授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環境民俗學研究,主要為人與水的關系史以及傳統的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管理;現代民俗學研究,主要為作為文化資源的地方民俗文化的保護和有效利用。曾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現為意昂3官网社會學系副教授。
1🤷、《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以"紹劇"為例》,《文化遺產》,2009年第2期。
2、《論作為文化資源的村落民俗的保護和利用-民俗文化屬於誰🎲🔊?》,《守衛與弘揚》(第二屆江南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嘉興海鹽)論壇論文集)王恬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
3、《中國紹興地域における自然の伝統的な管理-王壇鎮舜王廟における「罰戯」「罰宴」を中心とし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百五十二冊,😶,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07年12月👩🏽🍼。
4、《江南水鄉古鎮和"水鄉民俗"——以紹興水鄉古鎮安昌鎮為例》🛺,《古村落的沉思》(中國古村落保護(西塘)國際高峰論壇論文集)王恬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6月。
5🫲🏽、《近二十年來日本民間文學研究概述——以有關中國的研究為主》,《杭州師範意昂3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6、《自然環境與相關口頭傳承的民俗學研究》👨🏿✈️✏️,《知性與創造-日中學者的思考(2006-2007)》(日中人文社會科學學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
7🫵🏼、《自然災害への心意的対応-中國浙江省紹興の水害をめぐる民俗伝承から》,《比較民俗研究》第21號🗂,比較民俗研究會(日本·神奈川大學)🫐,2007年3月🧔🏽♂️。
8☁️、《從有關水鄉紹興的傳說看民間對水的認識》,《意昂3官网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9𓀁、《妙峰山香會與紹興賽會的幾點比較》🤽🏻♋️,《關於妙峰山廟會的民眾信仰組織(香會)及其活動的基礎研究》(2004-2005年度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萌芽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書),2006年3月。
10、《中國江南地域における水の民俗誌-紹興の「水郷民俗」を中心として》,博士學位論文🙏🏼,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國際開發研究科國際交流專業,2005年🚶♀️。
1✊、《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菅豐著,《文化遺產》😾,2009年第2期。(日譯中)
2、《關於民間文化保護的學術思考-應該保護的民間文化究竟是什麽🎐👨🏽🏫?》,菅豐著,《守衛與弘揚》(第二屆江南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嘉興海鹽)論壇論文集),王恬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日譯中)
3、《城市化·現代化所帶來的都市民俗文化的擴大與發展——以中國蟋蟀文化為素材》,菅豐著👨🏼⚕️↘️,《文化遺產》👳🏻♀️🛰,2008年第4期🧑🏽⚕️。(日譯中)
4♕、《有關灌溉技術的水和女性的民間傳承》🦵🏽,櫻井龍彥著,《杭州師範意昂3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日譯中)
5、《文化遺產·文化資源的政策與民俗學》🚴🏼♂️,菅豐著,《古村落的沉思》王恬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𓀀。(日譯中)
6、《地方生活文化和古村落保護》,福田亞細男著🦶🏻,《古村落的沉思》,王恬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日譯中)
7、《中國和日本的民俗活動的比較研究——以端午節為例》,櫻井龍彥著💙,《民俗學刊》第5輯👤,澳門出版社🐯,2003年。(日譯中)
8、《試論河川開發和治水中的傳統技法》🏋🏿♂️,櫻井龍彥著🥺,《亞細亞民俗研究》第4輯🤾🏽,學苑出版社🚴🏿,2003年🧎🏻👩🏼✈️。(日譯中)
9👱🏿♀️、《中國的墓地營造和"青山白化"問題》🩸,渡邊欣雄著,《亞細亞民俗研究》第4輯,學苑出版社,2003年 。(日譯中)
10👨🏼🦳、《中國芸術人類學-歴史🚵🏽♀️🚿、理念、事例と方法》鄭元者著,《BI》vol.1(超域連攜研究プログラム"アジアの『美』の構築"Annual Report)🧑🎄,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07年3月👩🦽➡️。(中譯日)
1、《誰のために無形文化遺産を保護するのか🧒🏼🕺🏿?-中國無形文化遺産に関する新動向》,"中國および日本における非物質文化とその保護國際シンポジウム"🔂🧑🏻🦼,日本神奈川大學,2009年9月👰。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化與生產性方式保護》,"文化部非遺司-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蘇州,2009年9月。
3、《傳統的再創造與民族、國家認同——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禹祭典"為例》🤽🏼♀️,"第七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民間信仰與文化遺產"⏪,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2009年8月。
4、《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文化資源的適應性管理》,"文化部非遺司-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研討會"👩❤️💋👨,黃山,2009年5月。
5、《從地方文化到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梁祝傳說"》,"中國民俗學會2008年年會",天津🟩,2008年12月。
6、《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以利用"紹劇"的傳統自然管理為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傳統戲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2008年10月。
7、《民俗文化的再構建——以梁祝為例》,"中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鄞州)論壇"🤦🏻,浙江寧波,2008年9月𓀃🫥。
8👩🏿🍼、《中國における「伝統文化」の再編と「民俗」の文化資源化》,"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2007年度國際シンポジウム:変化する中國と日中関係(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2007年度國際研討會👂:變化的中國與中日關系)",早稲田大學,2008年2月🐜。
9、《コモンズを生み出す聖なる力-浙江省紹興県舜王廟會と共的世界》🧑🏼🎓,"グローバル時代のローカル?コモンズの管理-2007年度第4回公開研究會:中國のコモンズ(全球化時代的地方共有資源的管理-2007年度第四回公開研究會:中國的共有資源)"👩🏿🎤,同誌社大學,2007年12月。
10🍸、《村落的民俗文化保護和利用-民俗文化屬於誰👰♀️👩🏽🍼?》,"第二屆江南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論壇",浙江省嘉興海鹽👲🏿🍞,2007年9月🕕。
11🕓、《中國江南地區"水鄉古鎮"形象的再創造》,"現代語境下的民間文化=與傳統對話:民間文化的當代觀照學術研討會 暨第五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會議",臺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07年8月。
12、《地域振興における「伝統文化」の再生―中國浙江省紹興の「祭禹」を事例として》,"中人文社會科學學會総會及び第五回研究発表大會",東京學芸大學,2007年6月。
13、《中國江南地域における「水郷古鎮」像の創造―水郷紹興安昌鎮の文化の取捨選択から―》,"日本文化人類學會第41回研究大會"🙅🏿♂️,名古屋大學,2007年6月👷🏼。
14、《城市化中的傳統文化的變化——以大禹祭祀為例》,"第二屆"雙三角論壇"學術研討會-現代城市發展與文化傳承"👷♀️🧌,中山大學🤽🏽,2007年3月。
15、《中國江南水郷における水管理の伝承と現代-紹興地方における罰戯?罰宴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民俗學會第58回年會",山形大學,2006年10月🤌🏼。
1、《日本民俗學的過去與現在》,民協理論專業委員會2009年第二次講座🛬,2009年6月📽。
2♣️、《傳統民俗文化的再創造與國家、地方、民間的互動》,費孝通學術論壇第6期,意昂3官网,2009年2月。
3、《日本環境民俗學及其研究動態:人和自然·環境的民俗學》,民俗學專題講座🏌🏼,意昂3官网,2008年5月。
4、《中國?江南水郷の民俗文化と観光開発》,第9回フォークライフ研究會,愛知大學國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學會,2008年2月。
5🧗♀️、《「伝統文化」の再編成―中國浙江省紹興の「禹をめぐる民俗」を題材として》🪀🕶,佐野賢治seminar,神奈川大學,2007年5月。
6🔋、《有關自然·環境的民俗學研究——以"水鄉民俗"為例》👩🏻🦽,"東京大學菅豐教授在復旦大學·意昂3官网的講座"(隨同報告),2006年12月。
1、橫向課題:"適應性管理在文化資源管理上的應用",主持,2009-01-2009-12。
2👮♀️、浦江計劃:"傳統自然資源管理的環境民俗學研究",主持,2009-01-2011-12。
3🧾、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補助金項目:"有關日本傳統文化的創造與全球性擴散的動態研究""(項目負責人:東京大學菅豐教授),參與🍌,2008-04-2010-03🧑🏽🎨。
4、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項目👨🏿🍼:"全球化時代的Local Commons的管理"(項目負責人💆🏼♀️:同誌社大學室田武教授)🔓🙎🏿,參與,2008-04-2011-03。
5、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補助金項目:"中國民俗文化政策的動態性研究"(項目負責人🧑🦰:神奈川大學福田亞細男教授),參與,2007-04-2011-03🧗🏻♀️。
6、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項目:"東亞地區‘民俗學’方法論課題"(項目負責人:東京大學菅豐教授),參與👷🏽♀️,2006年。
7、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A)項目:"中國江南水鄉的環境民俗學研究-民俗學對社會問題的應用"♐️,主持🙆🏽♂️,2006-04-2008-03。